由于郑国的伯有败亡,第二号位置空缺。按道理,子产应该替补上来。
于是郑国的子皮就来找子产,表示让子产接替伯有的位置。
子产不答应,他说:国家小而位处于两大国之间,公族庞大而受宠之人又多,我难以处理这么多矛盾,希望您另寻高明。
子皮说:你这话就说的不对了,臣子为君主分忧是应当的。现在国家正如你所说,事情杂乱,仅仅靠我,是不行的。我率领公族听从,谁敢触犯你呢?
子产就答应了。子产为什么要推辞。
一方面符合中国人的习气,按北京话叫“拿糖”。还有一方面,就是伯有怎么死的,那也是历历在目。执政,结果没有权力,这是万万不能的。现在子皮答应尽一切可能服从子产的号令,本身就占有了权力。
子产一上台,先找人吧。找谁呢?伯石。
伯石又叫公孙段。他是七穆之中丰氏的宗族长。七穆中,良氏因为伯有,一蹶不振。子产自己是国氏。子皮是罕氏。
因此为了争取其他家族的支持,需要“贿赂”对方。
于是每一次干事情后,都会给他一处封邑。
郑国的子大叔知道后,很不解。
子大叔问:郑国是大家的,凭什么就给他封邑呢?
子产说;要求人没有欲望是很困难的事情,做事情,有来有往,需要满足对方的欲望。
执政者首先要学会如何用人,封邑是郑国的封邑,现在给了他,土地又不会长脚,又能如何呢?
子大叔说:四方的邻国会怎么看呢?
子产说:我这么干,是为了国内的团结,能够集中力量办事情,邻国又能怎么看呢?先祖有言,安定国家,首先要优先照顾大家族。
子产接着,派了个太史给公孙段提升官职,委任公孙段为卿。
于是太史就去了公孙段那里。没想到,公孙段坚持不受。
太史本来意为公孙段谦虚,客气。再三推辞,太史一看,公孙段果然心意已决,于是就走了。
正往子产那里赶的时候,公孙段的家臣过来,让太史重新宣告一下委任状。
太史一头雾水,就又回去,宣告委任。
公孙段听完以后,又推辞了任命。太史心中是一团怒火,不能发作,他完全不知道公孙段葫芦里卖什么药。
太史又回到了子产那里,跟子产说。
正说的时候,公孙段家臣又来了。意思是,希望你再次读一遍委任。
太史只好再次到了公孙段家里,这回公孙段答应下来了。
这么一搞,子产对公孙段为人非常讨厌。
他得出一个结论,公孙段会作乱,要监视起来。
于是子产提升公孙段的地位,让他仅此于自己。这在表面上咋一看是好事,但是这也方便了子产监视公孙段。
这么一搞,公孙段害怕了,于是把封给他的封邑,要退回去。
子产看到公孙段的要求,不予批准。
公孙段为什么害怕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家把事情干好了都没有封邑,单我有,只要有点政治敏感性,都知道这不对。
1、子产执政
子产有了足够的权力以后,就对郑国进行了一番改革。
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
划定土地边界,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兴修水利,维护分封制,严明法制,亲近贤人,确定赋税。
郑国大夫丰卷要祭祖,请求打猎。但是子产不答应,认为只有国君才能用新的猎物来祭祀,大夫不需要。丰卷于是召集甲士,要击杀子产。
子产要逃亡晋国,子皮劝阻了她,驱逐了丰卷。丰卷就逃亡到晋国,子产下令,丰卷的家产和土地一律不准动。三年之后,丰卷回来,子产原原本本把家产和土地还给了他。
子产的执政最重要的还不是他的改革思路,而是百姓对他的看法。
子产执政一年,百姓们怨声载道。
众人都说:如果谁要杀子产,那么我愿意帮他忙。他把我家的衣帽没收,他把我家的田亩收去。重新丈量土地。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结果执政三年,大家都说:我有子弟,我希望子产来教诲。我有田产,我希望子产来栽培。子产如果死了,谁能即位呢?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为什么百姓有这么大的反差,因为百姓得到了切身的利益。
子产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先声。子产是法家的开创者,他的改革还是相对而言是温和的,但是到了战国的改革,极为暴烈。这是和当时的现状相匹配的,道德已经难以维系社会的运转,法律才出现,法律一出现。由于法治社会他相对以德治国对于人民的控制更为强烈,但是很显然这是和社会状况相匹配的。因为如果没有法律控制,那么社会更为动荡。就比如八三严打,八三严打时期人人自危,罪名无限扩大,完全损坏了法律的严谨。但是,八三严打的效果是维护了动荡的社会。原来动不动杀人(东北二王)、强奸(八三年出现过特大强奸杀人案件,呼盟血案)。
子产不仅如此,选拔了一批贤能之人。
其中冯简子能决断大事,子大叔有文采。公孙挥能够了解四方邻国的行动,辨识各国大夫的家族姓氏、管制爵位、地位贵贱、才能高低,他自己又善于言辞。裨谌能够出谋划策,但是他在野外能够出谋划策,但是在城内人多嘈杂之地就不灵了。
于是如果外交有事情,子产就找公孙挥。和裨谌到野外,去询问策划。
把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决断,最后把事情交给子大叔,交往宾客而富有礼仪。
郑国有一处地方叫乡校,郑国人爱到这里,议论国政,评论当朝的人物。
大夫然明问子产说:郑国人老在底下议论政事,大政方针岂有他们可议论?要不把乡校关了。
子产说:不行。郑国人爱议论,这是好事情。如果百姓不愿意的,我就改掉他。如果百姓愿意的,我就推行他。这是我的良师益友啊。我听说行善能够减少怨恨,没有听说过用权威来制止议论的。如果不让他们说话,他们的怨言积攒下来,如洪水一样就会冲垮堤坝。不如开个小口,加以疏导,让我听到议论,也可作为良药。
然明听了十分感动,说:现在我才知道你确实是可以成大事情的,小人实在没有才能。我现在才知道,你是为了郑国啊。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子产说,百姓讨厌的,我就改正。这话怎么理解呢?子产的执政,一年以后,百姓们怨声载道,三年以后,百姓们乐于被统治。这里面子产改变了政策了吗?但是,百姓们的声音至少是鞭策执政者的提醒。
实际上任何政策没有一定是好,是坏。如果把一个社会的矛盾归诸于两大矛盾。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如果是宽松的社会,往往内部矛盾低下,但是外族入侵,可未必能抵挡的住。
如果是严苛的社会,往往外部矛盾低下,但是内部一震荡就能使得社会立即崩塌。而内部和外部矛盾本身是一个定值,这就如同走钢丝一样。
当然子产能够如此顺利推行改革,和子皮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子皮想要让尹何来做他封地的长官。
子产说:太年轻,不知道行不行。
子皮说:他很老实的,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学习一下,就知道怎么治理封邑了。
子产说:喜欢一个人,就应该让那个人变得更好,现在你喜欢他,但是他毫无治理的经验,就像一个不会拿刀的人,去割东西,他可能把自己给伤害了。你可是郑国的栋梁,一旦你倒塌了,我也不能幸免,所以战在我私人的立场上,我也应该告诉你。就如同,你有美丽的绸缎,你会让不懂剪裁的人来制作衣服吗?封地可比绸缎重要的多,让一个毫无经验的人执政,这可以吗?我听说过,学成以后做官的,哪里有把做官当学习的?就比如打猎,会打猎的人,不会担心驾车和射箭,而是紧紧盯着猎物。不会打猎的人,他连驾车和射箭都不会,他一门心思都是怎么驾车和射箭,怎么打猎呢?
子皮听完十分感动,他觉得自己的家事,子产都能如同自己事情一样为他分析。
子皮说:我真是徒有小聪明,我听说君子管理大事,而小人只能管理小事。我就是小人啊,衣服是穿在身上的,封邑是我的倚靠,我都能轻视他们,没有你,我肯定犯了很多过失。我以前认为,你管理国事,我管理家事。看来现在,你还得帮我管管我的家事了。
子皮于是把国事完全交付给子产,子产才能无后顾之忧。
公元前542年,卫国大夫北宫文子和卫襄公去楚国,要经过郑国,郑国大夫印段去慰问客人。按照外交的礼节来慰劳客人。北宫文子到了新郑,郑国大夫公孙挥做行人,冯简子和子大叔迎接客人。
北宫文子出来对卫襄公说:郑国做事情井井有条,合于礼仪,看来可以免除大国的讨伐了。
到了第二年,郑国再次发生大夫纷争。
这次怎么回事呢?
郑国大夫徐吾犯的妹妹长得很漂亮,已经许配给公孙楚(游氏家族)。
结果公孙黑(驷氏家族)也来送聘礼,要娶这个妹妹,徐吾犯说已经许配给公孙楚了。公孙黑不听,硬要娶。
于是徐吾犯一看,怎么办啊。就去找子产。
子产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要不就让你妹妹选择,你妹妹选择谁,就是谁,怎么样?
于是公孙黑和公孙楚两人在这一天,穿戴的是干干净净,来到徐吾家。
公孙黑穿着很华美的衣服,把礼物放到徐吾家,然后出去。
接着公孙楚穿着军服进来,左右开弓。
徐吾犯的妹妹就在房子里看他们,说:公孙黑果然潇洒,但是我觉得公孙楚更有大丈夫的气概。嫁人就应该嫁这样的人。我看他和我有夫妻相。
于是消息宣布,说姑娘要嫁给公孙楚。
公孙黑就不乐意了,于是也一身戎装,闯入公孙楚的家里,要杀死他,把那位妹妹抢过来。
公孙楚知道公孙黑肯定不服气,早有防备,拿着戈,两人就干上了。
一直追到十字路口,公孙楚拿着戈,不断击打他。
公孙黑受伤而归,告诉大夫说:我本来想去好好跟他谈谈,没想到他先下手为强,还把我刺伤了。
子产得知了,就召集大夫。
子产说:道理相等,但是公孙楚确实刺杀了公孙黑,公孙楚应该有罪。
于是宣布罪状,说:你触犯了国家的法律
1、国君在国都,你在国君之下,使用武器,这是罪一
2、公孙黑是上大夫,你是下大夫,你行刺他,这是不尊重贵人,这是罪二
3、年纪小而不尊奉老人,这是罪三
4、用武器对待堂兄,这是罪四
5、行凶伤人,这是触犯刑律,这是罪五。
但是国君网开一面,赦免你的死罪,但是你必须现在马上离开郑国。
在放逐公孙楚之前,子产找游氏家族的宗族长子大叔。
子大叔说:我不能保自身,怎么能保家族呢?他的时期是公事,不是私事,你为郑国考虑,我知道,你就按照法律行事吧。当年管蔡谋反,周公平定他们,难道周公不爱他们吗?你无须为我考虑。
于是子产在六月份,召集大夫在公孙段家里结盟。
子皮、子产、公孙段、印段、子大叔、驷带参加盟誓,这些都是各个家族的掌权人。
但是盟誓途中,公孙黑竟然闯进来,硬要自己的名字写在盟书中。
这是不合礼仪的,因为公孙黑本身是上大夫,驷氏家族的掌权人驷带在啊,你怎么能发言呢?
而且,这些掌权人都是卿,你是大夫,你怎么能跟他们一个等级呢?
但是子产并没有发表意见。但是子产并不是忘了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