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尾声的春节,几家欢喜几家愁。作为适龄未婚的女青年,很多都免不了催婚的命运吧。我当然也不是个例外。
只是,今年的形势对我来说非常不利,盘点下爸爸妈妈双方亲戚的小孩,除了几个还在上学的,我是唯一单着的了。这感觉,有点酸爽。农历新年前,就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幸运的是,2017年年初,我学习了一个工具,缓解了这水深火热的处境。
姑且不论,父母该不该催,婚姻的意义,是否要迎合父母的期待等等这些社会性话题。只有一个前提,父母的急急如律令已经势不可挡时,而我不想再在春节闹得不欢而散时,如何安抚焦急的亲爱的爸妈,以及保护我这颗还不够强大的内心,让大家都尽量开开心心地过完这个春节。这里不得不提到这个工具DISC
首先,DISC是什么?
“DISC是一种研究人行为倾向性的理论,主要用于提升对人的敏感度”。“DISC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行为的倾向性,让使用者更好的管理自己和影响他人。”
DISC每个字母都代表一种行为倾向。
我的理解,DISC这四种特质,每个人身上都会具备,只是占比的多少而已,占比多的特质就会比较容易反映在日常的行为中。但这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在外部环境和内在驱动的影响下,有些特质是会发生改变的。
它,到底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帮助呢?
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程度,结果也是各不一样的。
这里分享下,我如何运用DISC解决和父母关于催婚这个问题的冲突。
我的C特质比较强,重思考,完美主义者,面对压力时容易退缩,害怕批评,还有其他无数个点的集合,汇成了当下,适龄未婚、无心婚嫁的我。
反观,我的爸爸妈妈,特别是爸爸,D特质比较突出,习惯发号施令,掌控全家,结果导向,行动迅速。
于是,趁着春节假期,他们为我谋划了相亲对象。单是没有跟我商量,直接要求我去相亲,不准二话,这件事就挺让我郁闷,再加上爸爸的霸道作风,沟通无力,只好默默不语,转身睡觉,失眠到半夜,内伤到吐血,思量着次日就离开。
这件事,按历史经验,估计就是他闹心我不听话,我厌恶他霸道,然后平静、冷战地度过剩余的假期。
只是,今年,特别在DISC课堂上感受过2位老师经由DISC对家人的照顾和关心后,我想换个方式,希望可以化解问题,依然亲密地度过剩余的假期。毕竟,家本就不是个太能够讲理的地方。再次,“凡事总有四个解决方法”呢。
平静下来,冷静一下,依然先运用C,客观分析下冲突的经过和爸妈没说出口的话。诚然,不要为结婚而结婚。然而“独善其身”的重点不是“独”,而在“善”。如果照顾不好自己,是否耐得住晚景凄凉?爸妈对于子女长远的担忧,可能是他们很难释怀的。而且,爸爸妈妈并不是随便把我推出去,他们也是有”考察“过的。承认,我的内伤只是来自于他们粗暴的态度,和当下不容我说一个”不“字的急切。换个角度,我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也太过于就事论事,没有顾及他们关心的情绪,还絮絮叨叨说一大圈,也没有给出一个见或不见的答案,惹毛了急性子的D爸爸。呯,冲突就产生了。
决定正面解决后,我就放弃了早点离开的想法,尝试用以人为主的I和S跟他们再次沟通。
感谢爸爸妈妈在好不容易休息的假期,还为我操心,辛苦了。可以安排合适的时间,和“相亲对象”互相了解下,只是假期不便,估计要开年后啦。听他们解释觉得“相亲对象”不错值得认识的原因,跟他们讨论自己对于未来的家庭规划、工作规划,畅想下温馨美丽的三代同堂的画面…….皆大欢喜。
原来,放下自己一时难以排解的情绪后,忽然变成了沟通大师,第一次跟爸妈就此类问题沟通得如此愉快,他们也认可我的部分想法,表示了认同和支持,我也接受他们的D特质推我这个懒得动的C多向前走。感恩。
我想这不是失去主见,不是被动接受。我本是一个对人的不太敏感的人,特别是身边的家人。幸运,成长、学习和经历,让我可以理解并且感受到家人的心,渐渐懂得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也让我学会心存感激而不是理所当然。
彩蛋一枚
2岁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