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知】
1.从大三开始准备法考、考语言为出国作准备,我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在假期,也严格执行作息表。两年间考试十几门,我变得不会休息,一旦停下学习,我就会觉得很空虚,甚至到只要没能在前一晚设定的时间起床,我都会感到十分自责和焦虑。我尝试抓紧每一分钟学习,但却慢慢将生活和学习工作混为一谈。我变得不愿说话,很少和别人交流。于是,我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任务无法完成→焦虑→拖延→更多的任务无法完成→更多的焦虑。我深信,时间一秒都不能浪费。
2.从理科生转变为文科生学习法律,这一过程是十分痛苦的,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也常常感到迷茫,觉得法学好难,觉得我学不懂,觉得我是不是不适合学法学。我喜欢艺术,但我又不敢抛下这个学校里最好的专业,因为我面对的是无限的未知。同时,我一直被那句“做好一件事”所影响,认为我不能用我本应用来磨练专业知识的时间,来做别的事情,这样到头来只会是一场空。而且,我也不知道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所以我不敢尝试,我怕那些只不过是我一时的兴趣。
【新知】
1.我所深信的“时间一秒都不能浪费”并不是错误的,但我要辨别什么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什么不是。“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生活不能像学习考试一样,追求快,而应当慢下来,学会平衡二者。慢生活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休息身心所必须的。慢下来不会被超越,因为只有慢下来,学会休息,才能让自己有更高的效率,有更深的思考。休息对我来说是一个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虽然当下的收益看起来小,但只要属于长半衰期,就是对我们发展有利的,就是有价值的,要相信自己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
2.“重新选择并不会推倒重来”,珍妮·苏克的故事让我恍然大悟,“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消失,只是我们想不起来而已”。我们以前所有学过的东西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就像我从小学画画,虽然没有学成画家,但是因为画画,我对色彩和图形变得特别敏感,我的审美得到了提升,这些在制作展示PPT等时,在我初中高中学习几何时都非常有帮助。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之间的联系。
重新选择,并不意味着放弃以前的所有,而是可以将以前的知识嫁接到新选择的事情上,完成“能力嫁接”。
我还学会了“目标悬置”,如果认为一个目标暂时不适合或不可能完成,那么可以先将其悬置,完成其他的工作,等时机成熟时,再解除悬置,重新着手完成。或许被悬置的目标会被永远悬置,那也没有关系,人生就是不断试错,不断选择的过程。
【下一步行动】
1.大胆选择,大胆尝试新的事物。
2.尝试平衡每一天的时间,分清工作与生活。
3.寻找内心最渴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