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了小说《神木》。听得我心惊肉跳,感到一阵阵的压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直到听到最后才松了一口气。
神木是作家刘庆邦的一部中篇小说,获得了第二届老舍文学奖 。被改编之后拍成电影《盲井》,曾获得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神木》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朝阳和宋金明隐姓埋名去劳务市场寻找点子,点子就是他们的下手目标,用这种方法他们作案三起,早已经轻车熟路。
在确定目标后,他们带着这个男人到偏远的山区煤矿找活干。几天后,他们取得窑主的信任留了下来。不久,两人利用下井的机会,把点子在黑暗的井下打死,造成冒顶的假象,他们出井后对窑主进行敲诈。
一番讨价还价,两人得到抚恤金离开,路上他们把点子的骨灰扔掉,再把不义之财平分。到了城里他们又去找了小姐,然后各自回家过年。
宋金明回到家里,见到妻子和一双儿女,高高兴兴的过年。当听到村里有不能回家的男人时,他一下子想到那人可能被别人当成了点子丧命。对他有所触动,他想攒到五万元就收手。
过了年,他辞别家人出去挣钱,他和同伙在车站汇合,物色下一个点子,唐找到了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还不到18岁。他说他爹八个月没有回家,音信皆无,家里没钱,娘供不起他上学,他被迫退学,出来找活挣钱来供妹妹上学。
看到孩子,宋金明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不想害他,但唐却执意如此,他让孩子叫宋金明二叔,他们一起去了偏远的煤矿,取得了窑主的信任后留了下来。
在交往中,两个人看到了这个孩子的全家福照片,孩子的父亲就是年前害死的那个男人,宋金明不想那个男人绝后,他有意救孩子,一直拖着不下手,唐很不满意。
他们带孩子去找小姐,孩子不想去,还是被逼着去了。之后又领着孩子吃了一顿好的。在最后动手的时刻,宋金明良心发现,救了孩子,两个人被砸死在井下。宋金明在临死前对孩子说,出去之后可以骗窑主,得到赔偿金后回家好好上学。
可孩子不会说谎,对窑主说了实话,黑心的窑主只给了孩子路费,孩子带着满身伤痕回了家。
神木是煤的代称,煤是黑的,可人心比煤还要黑。宋在最后时刻良心发现,孩子才免于一死,也让读者看到了人性当中的一丝亮光,不知道这段经历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创伤。
在那个信息封闭的时代,一些人为了利益做着伤天害理的事儿,他们一定会遭到天谴。即使有些人得逞了,也一定逃不掉良心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