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进苗寨(一)

——拍摄全村大合影

摄影/彭南科   文/南楚人

磨刀村部分村民大合影




大年三十。

一大早,彭南科和他的宝贝女儿已经整装完毕,招呼“走”。

南科开车。去磨刀村有约55公里盘山道,开40码时的速度,比高速上开120码感觉快得多,弯急,弯多,颠簸厉害,连平时不晕车的外地老司机乘客,也难免会晃得只能停车,到路边蹲着处理应急。

两天前,去踩点拍摄全村大合影的场地,我开过一段。南科说,坐车比开车费神,还是他来开。

磨刀村是个苗寨,属湘西古丈县。湘西原本就在大山之中,磨刀位于大山中的大山深处,要不是近几年修通了水泥路,几乎与世隔绝。

去的路上,一个老人在路边招手。南科一脚急刹。这条路再往前走,只通磨刀村。南科女儿赶紧整理车后排座椅上的杂物,给老人腾出座位。老人不是磨刀人,去走亲戚。

临近磨刀的山坡上,远远可以看见村口大树旁已经有不少人,应该是村里通知来拍全村大合影的村民。

今天,我们是结伴第三次进磨刀村,去年10月,南科约我来村里进行过采访。南科古丈人,以前是资深摄影记者,我在人民网时的同事,几年前回家乡创办了一家涉农企业,对家乡和摄影的热爱,让他一直关注湘西那片神秘土地,关注那里的人们。

第一次,我们冲着长寿村去的,写了四篇随笔,发了一些照片,特别是南科拍摄的一位年近七旬的孝子,脚上那双千疮百孔的胶鞋,触动了许多读者的心,让人落泪。一些热心读者委托我们询问了邮寄地址,陆续给贫困村民寄去了一些衣物和鞋子。文章后来又在我服务的媒体《湘声报》发了一个整版,标题《湘西长寿村探秘》,同样采用了这张图片,经报社官方公众号转发后,引起了较大反响。

大概十天前,村长刘朝前打了我电话,说又有些好心人送来许多鞋子,想等到我们再去时发给村民。第一次在磨刀村的时候,南科承诺今年会到村里去过年,会给村里拍张全村人的大合影,还想给每个村民家里也拍张全家福。我告诉村长,一定会如约前往。

提前五天,腊月二十五,我们到了古丈。


村民在搬运好心人捐赠的物资

.


快要下到坡底时,搭车的老人说要下车了。

南科缓缓停车,招呼老人小心点。老人说了声谢谢,麻利下了高大的越野车。老人看样子应该在70岁左右,动作轻快,在长沙会想到得扶着下,但在磨刀完全用不着,这里八九十岁的老人放牛扛柴不在少数,前面说到那位穿烂鞋子的孝子,也已经年满七十,几个月前南科找他拍照时,还在四五米高的屋顶帮乡邻捡漏。

进村路上,离村口还有约一公里,路的两旁插满了五颜六色的三角小旗,一直插到村部地坪里。村口还扯了一条大横幅,上面写着“哄哄克克够金   欢欢喜喜挂载”,左边是苗话,右边是汉语土话,意思大概是高高兴兴回家。真正的苗语,本地很多年轻人都听不大懂,在外生活的孩子完全听不懂,看不懂。

大树下停了五台小车,越野车居多,估计考虑了回乡过年等需要。

村长在村口等,问是不是可以发东西了?

当然。

这批物资不是我们组织的,村长提议等我们来后再发,我们当时没有反对,也是想留些影像资料。村长通知将物资运上来,不一会,几个村民扛了约十来个大纸箱过来,放在村卫生所前的地坪里。村部,村小学,村卫生所等村级集体机构都在村口。村口并不是真正的村口,而是进村后不远的人口密集区一个上坡的隘口,一面一颗百年大树,一面砌筑一道高坎,上面修了个坪,就是村卫生所那块坪。


村支书符天军和村长刘朝前在清点发给70岁以上村民的红包



南科和他女儿在安装无人机,准备航拍。

我用ipad平板和索尼卡片机拍摄资料照。南科很快装好了无人机,拿出了他的佳能1DX在人群中穿梭。

我仔细观察了堆放的大纸箱,装的各式各样鞋子,有北京棉鞋,浙江棉鞋,也有湖南双峰产的胶鞋和棉胶鞋。堆垒在顶部的一个大纸箱上,放着一个捆扎得很紧的红色的方方正正的包装物,猜想应该是红包。凑近一看,果然,一面写着:“老人们  心地善良  性格开朗!祝您们:六六大顺  长寿安康”,另一面写着:“共计157个红包,每个60元”。还有一些春联和福字挂历。在一个大纸箱上,写了捐赠人的名字:“该批物资捐赠人:邹久英(下岗职工),伍光林(下岗工人),田珍梅(退休人员)等”。这份名单和备注的身份,让人震撼,也令人汗颜。

我围着纸箱堆拍摄。村民越来越多,一些老人围着打开的纸箱观看。村长和村支书符天军开始拆开红包包装,清点起来。村长告诉我,捐赠人明确表示,这些红包是发给村里年满70岁以上老人的。这让我想起,在我们连续发表的四篇相关文章中,最后一篇附上了磨刀村70岁以上村民的名单和年龄。这或许成了捐赠的原始依据。



笔者向98岁的刘入俊老人和他96岁的婆婆向元秀老人展示《湘声报》刊发他们的报道


磨刀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全村约1400人中,年满70岁以上的157人,年龄最大的已经101岁了。这些老人,最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身体都很棒,生活几乎都能自理,其中有位白胡子老人我们上次采访过,98岁了,经常独自放牛,捡柴。第一次来磨刀时,他当场给我们演示了扛一大捆干柴,上次来踩点时,又凑巧遇到老人赶两头牛回家。他的婆婆96岁。老两口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真正的人间神仙眷侣。

我在人群中见到了这位老人,他叫刘入俊。我急忙叫南科,想从车中取一张报纸送给他。村长马上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报纸,说备着呢。报纸有些揉绉了,但不影响阅读。我接过来,小心的将报纸垫在身上从上往下用手掌压了一遍,双手递给了老人。告诉他报纸上登了您。老人视力不错,接过报纸一看乐了,赶紧指给旁边的两位老人看。他的婆婆96岁的向元秀老人刚好也围了过来,我指着报纸上的报道请婆婆看。南科马上咔嚓连拍了几张。

村支书和村长按组分好了红包,交给了村小组长,由他们再按名单分发给老人。鞋子和其他物资也是送给这些老人的。

村口的人越来越多,南科喊我组织大家到隘口处集合,准备拍摄大合影。我开始吆喝。村民陆陆续续去到大树下。村长也在大喊,让大家都往村口集合。

村口的大合影


村口的拍摄点处在下坡,地势太低。南科启动了无人机。

无人机的嗡嗡声,立即吸引了村民注意。村口很快挤满了人,不光大树下,高坎上也站了许多村民。南科开始拍摄。我也打开了iPad,还有卡片机。

村支书还在上面分发物资,村长也不见人影,估计仍在喊人往村口靠。

南科喊,大家过年快乐吗?

快乐!村民的回应参差不齐。

南科说,我们一起喊茄子,好不好?

村民有些人听不懂,左顾右盼,交头接耳。村长大声说,你们喊一声茄子,要你们笑。

村长说的不是苗语,古丈官话,我听得懂。村民们没有喊茄子,大笑起来。我只听见村长的声音,没见到他人。

气氛一下融洽了许多,轻松起来,原来因陌生那一点点拘束,慢慢消散。南科见势,大声喊:我说一二三,大家一起喊-茄子!

一二三!

茄子!!!

一连喊了十几声,年轻人中有人喊了冬瓜南瓜,大家笑得更开心。我们也拍得更欢。高坎上的人,从最初看热闹,慢慢也融入进来。

我的角色是南科的助手,引导大家看摄影师的镜头,看飞行的无人机,挥手,挥久一点。


村民在向第二个大合影拍摄点转移



村口的大合影拍完了,按计划要去第二个拍摄点,那是一家苗族民居前,一个约2米多高的坎上是房子,下面几条分岔路,左边还有一个扇形石梯,的确是拍摄大合影的最佳地点。第一次进村时,南科就相中了这地方,第二次又实地确认,只是离村口有点远,先上坡,再连续下坡,有些石阶梯间距落差很大,路也坑坑洼洼不平坦。我有些担心。

村长又在大喊,到****地方去,名字我没听清。

如在长沙或者其他地方,我估计有些年纪太大了的肯定不会去,但在磨刀村一定都会去。我见村长在吆喝,就和南科一起先去了拍摄点。南科站在先前选好的位置,我站在一个高坎上的路口,既可以拍摄南科的工作照,也可以拍摄村民成群结队过来的资料照。这个位置还有个特点,在村民集中或站或坐的前方,有一个牛栏,里面有两头大水牛,站在我的角度刚好可做前景,我喜欢多些环境因素。

南科架好了三角架,调试相机。我引导村民往拍摄点走,告诉大家年轻人可站到高坎上去。人越来越多,一个个笑逐颜开。突然发现,几位年过九旬的老人都来了,有的晚辈搀扶着,有的自己走。98岁的白胡子刘入俊老人,还有他96岁的婆婆也来了,没要人扶,步履轻盈。

和村口不同的,除了环境外,许多村民手中拿着一个大红色的卷轴,那是春联或福字挂历。人和人紧挨着站在一起,非常喜庆,有年味。

村民到得差不多了,南科开始指挥人员列队,大喊靠拢点,再靠拢点。我也在帮着吆喝。站在最上面地坪里的一个孩子突然打开了手中的福字,很漂亮,很喜庆,年味更浓。


彭南科在指挥村民站队



村支书和村长都来了。支书突然站起来,大声说了我服务的媒体名字,领着村民大声喊:记者辛苦了!我好激动。这次去磨刀村,我穿了单位新发的大红色工作服,上面印了单位的名字。

南科的嗓子有些嘶哑了,朝我说,志哥你喊一下,让大家都站过去。

我身边还站了好些年轻人,一个个拿着手机在拍已经站好的父老乡亲,忙着发微信,看热闹。我劝说他们过去,有人慢慢过去了,也有的不愿意去。一个女孩问,你们这是干什么?我说为大家拍个大合影,再为每家拍个全家福,节后送张大照片。她不屑说,这有什么用,还不如给他们每人发个红包。我愣了一下,说我们只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和她简单交流了几句,问她让外界知道磨刀,关注磨刀,帮助磨刀,比给大家发个红包是不是更好?她默默的点了点头。

村民的情绪非常高,南科不断变换位置。

那两头大水牛伸出了头,一头的牛角扬得个高高的,牛气冲天。早两天来踩点时,就在这里拍了好些照片,当时两个孩子在给大水牛喂草,一边喂,一边和水牛说话。好有味道。

拍完大合影,12点多了。来的村民比想象的少,估计有些村民组太远了,又都是山路,来去不方便。南科提议先拍些全家福再吃饭。


彭南科工作照
《湘声报》报道

大年三十进苗寨(二)

——过完年了,他们像候鸟飞离家乡

http://www.jianshu.com/u/f3f396f85bf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尹莞尔 个人原创公众号:WanErMoment0101 李小姐今年二十八。 生日刚过,好像全世界都在催她谈婚...
    尹莞尔阅读 270评论 0 1
  • 1.写出 构造函数模式、混合模式、模块模式、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发布订阅模式的范例。 2.使用发布订阅模式写一个事...
    饥人谷_zhangfan阅读 288评论 0 0
  • 【幸福三朵玫瑰】 昨日 3朵玫瑰 1.早起✅ 2.全心陪伴孩子✅ 3.休息 今日3朵玫瑰 1.早起 2.值班、跨年...
    叶青丁当妈阅读 432评论 0 1
  • 1.实现动画效果的方法 2.重写tabbarItem点击的方法
    Lukiwen阅读 1,019评论 0 2
  • 我们毫不慌张地 迈进了下半年
    依诺尔阅读 1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