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重新建构
大概很多老师都碰到过类似情况:课堂提问某个孩子,正常的提问,这孩子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惊慌的/无奈的/不耐烦的/等等,说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话:“干啥叫我呀?我没说话呀?我还没做呢!”或者起来之后看看这儿,瞅瞅那儿,就是不知道回答问题。倘若老师再追问几句:“你说呢?叫你回答问题咋那么多话?说话呀!”那这家伙可能就继续沉默,或者干脆说“我不会。”压根不去理会那道题。
其实,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不必再去深挖,因为对解决问题未必有效,我们只需要带着孩子解决问题即可。我们期待的是通过提问让孩子理解这道题,那我们就正向表达我们的想法:“老师叫你是想让你会回答第几页第几题,你现在看一看。”如果孩子关注点没有放在题上,我们可以耐心的告诉他,当然还包括办理其他的孩子:“当老师叫你回答问题时,正确的做法是:快速找到这道题,发动你的脑细胞进行思考,老师会给你留出思考时间,想好之后再回答;倘若你思考得很深入却依然不会,你就可以说出来,不用害羞,我们共同解决它。”如果碰到特别拧巴的孩子,我们可以继续补充:“有的孩子认为不想让老师提问,这也正常,都有害羞的时候嘛!但是课堂上要以课业为重,珍惜时间,你一再的不说话,或者抱怨老师为什么叫你,或者不思考就说不会,这样做没有表达出你的想法,老师和其他同学也会着急。所以,请你在任何时刻都信任老师,说出你最真实的想法,老师听到了才能知道,才能理解。”
看看孩子们的表情和表现,用询问的方式重新让孩子们说一说,老师提问时你们要怎么做呢?等待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被提问时的正确做法,对孩子们进行并表扬,尤其可以让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孩子多参与,帮助他建构出正确的思想,顺便也解决了课堂提问出现的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