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名好的销售和一名好的产品经理,在工作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别。销售更多是引导对方的意识来做决策,让客户多思考、多分析、多比较;而产品经理更多是引导对方的潜意识来做决策,让用户少一些思考、少一些分析、少一些比较,卸下防御,用直觉和经验来做出判断。当一款产品让用户思考太多、分析太多、比较太多,实质上就是在把用户推开、推走、推远。
一名好的销售,最擅长打破客户的防御心理。因为任何客户在购买之前,都会产生怀疑、防御甚至抗拒感,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因此,销售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在动力层面快速展示自己及产品(对于满足对方需求)的优势,在阻力层面快速抓住客户的不爽或恐惧、消解对方的怀疑和防御,在触点层面给客户营造一种占了便宜的优越感。三箭齐发,最终促使客户下单。
一名好的产品经理,应该让用户始终处于舒适区,因为始终迎合潜意识里的安全感、存在感而感到熟悉,同时又因为感觉到熟悉而毫无防备,最终因为毫无防备而做出本能的反应和决策。如果我们没办法顺应天理人欲,从一开始就让客户始终处于舒适圈、安全区、潜意识层,那就只能通过展示优势、消解怀疑、营造占便宜的优越感三个层面,通过高强度的灌输和高频率的重复,一点点松动对方的潜意识;最差的方式,就是想要教育用户、说服用户、突出自己的高明。
(二)
- 一个人对什么东西会感觉到熟悉?
在时间上,人们对于越接近母体记忆的东西,越会感觉到熟悉。比如,个人的童年记忆,甚至是人类共同体的童年记忆(即文化母体)。
在空间上,我们对于高频出现的东西会感觉到熟悉,所以“重复”是广告业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对于占面积占比比较大的东西会感觉到熟悉,所以“放大和突出”是广告业另一项重要工具;对于大家都认可的观念、都实施的行动会感觉到熟悉,所以“从众效应”永不过时。
- 想要说服、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可以有哪几个层面的手段呢?
第一个层面是管教,大致对应的行为是,傲慢地认为对方就应该这么做,根本用不着解释说明,或者只解释一遍他们就应该理解。
第二个层面是说教,大致对应的行为是,直接教育和说服,自以为自己讲得已经足够清晰、明确、全面,对方如果还不懂,那就只能反复地学习。比如,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反复地跟对方讲解产品的功能、性能和优势。
第三个层面是身教,大致对应的行为是,直接操作演示给对方看,自以为只要对方照着自己的样子重新做一遍就能解决对方的问题。比如,在销售产品的时候,让对方亲自体验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感受产品的优势。
第四个层面是请教,大致对应的行为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很专业,自己通过自身的专业做出了最合理的决策,并且占到了大便宜。比如,有些产品的销售,客户都是抢着购买,经常一抢而光,自认为错过了就是吃亏;甚至还主动帮你宣传、争当自来水。
第五个层面是传教,大致对应的行为是,从一开始就给对方营造一种熟悉感、安全感和愉悦感,使得客户所做出的这个决策显得理所应当、毫无意外,因为只有这个决策才能给带来这种纯粹的感觉。比如,有些产品的销售,客户认为,只有这款产品才符合自己的身份感和价值观,非此不可。
(三)
了解了上述道理,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呢?
我们最近的一次说服,是采用了管教、说教、身教、请教和传教中的哪一项教育方式?具体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你身边的哪些人曾经展示过高超的说服的技巧?他们是否采用了请教或者传教中的说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