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二姑父接触多起来,就是从那次在二姑家过年以后,也就是我上初中以后吧,可以自己坐火车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二姑特别疼我。
这里说一个历史背景,我爷爷那辈一共哥仨:我爷爷排行老二,大爷大奶、小爷小奶没子嗣,爷爷奶奶生了四个孩子,只有我爹一男孩,按照长孙先过继给长子的传统,当时太爷做主,爹过继给大爷,实际一大家子一起生活,只不过爹管他大伯,就是我的大爷爷叫爹,管我爷爷就是爹的亲爹叫二叔(西部叫二爹)罢了,古代皇宫类似的通行做法,正宫无子,则侧妃的男孩要给正宫,不能管生父母叫爹妈,大户人家也是,比如红楼梦里的探春。立嫡立长。有嫡立嫡,无敌立长。说的好像我爹是皇太子似的。中国传统文化,不知道是精华还是糟粕?所以一大家子人就宠我爹自己,传宗接代的,尤其是山东人的观念。到了我这一代,我是个男孩,所以我三个姑姑都非常疼我,尤其是二姑(记忆中没有大姑的形象,在我两岁的时候大姑就去世了)。这段有点跳跃、穿越带卡顿,看不懂就略过往下看吧。
我发现,二姑父经常穿着劳动布的服装,个子高高的,身板儿奔儿直,自来卷儿的头发,不胖,挺精神、干练,话不多,也是干脆利索,干活也是非常麻利。外部形象和我小学一个脾气不好的班主任差不多。我前几次去了也没有发现他和谁发脾气,但是经常不在家,单位老加班,二姑告诉我,厂子这几年生产任务忙,他又带几个徒弟,所以早走晚回的。
在二姑家,发现二姑父的好多奖状:车间生产能手、厂级先进工作者,竟然还是某机部(看这篇文章的人估计不晓得某机部是怎么回事,我也是二十多年后才明白的,相当于现在的工信部吧,当时共有八个机械工业部,某机部是其中之一)的一张奖状!他的好几个徒弟都是市、省级劳模。这倒是我没有料到的。
二姑父在四十左右的时候就是厂子有名的八级钳工。当时几万人的大厂子里,八级工也不甚多。那个年代里,八级工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身份,算是技术工厂的标杆人物,代表着高技术(高收入还谈不上),政治上和作风上也都是走在最前面,备受推崇与尊敬(这句话是我昨天从一本专门研究八级工的书里看见并摘录放这里的)。现在所说的大国工匠,其实就是当时的八级工制度的技术人员,就是国宝:技术与精神。所以,经常有他的徒弟或者工友去二姑家,一看就特别尊重和敬佩二姑父,张口闭口师傅长师傅短的叫着(城里的人嘴真甜,像吃了蜜似的,我估计徒弟不好好干活肯定没少被二姑父训)。
二姑父每三两年就去外地,不是去开会就是去疗养,或者去学习新技术或者技术比武,当时最羡慕的大城市北京上海经常去。见到过二姑父在北京开会合影,居中的竟然是某位大元帅,当时的职务是中**委主要领导之一。这张照片就在二姑家的一个大笔记本里夹着,并没有什么特别地摆放。二姑家的炕琴里零零散散地放着许多类似的照片,要是现在,咋还不拍几个视频转发转发?估计依二姑父的脾气可能也不行。
突然想起来我初中第一次穿过的一件像样的值钱的中山装,就是二姑父去上海开劳模会还是技术培训时候,特意给我买的,真的舍不得穿,锦纶还是涤纶的,挺厚实不起褶子,比我们校长的华达呢的中山服都好多了。还经常得意的跟同学炫耀:这是上海的衣裳!有一次一个同学故意说,上海生产的,又不是在上海买的,我急了:咋不是上海买的?我二姑父在上海买回来的!就差拉他去找二姑父对质了。如果像现在没准儿别人以为是贴牌儿假的货、A货、高仿呢。一个同学竟然在作文里写改革开放的好现象就举了我穿中山服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时,自己花5元钱买了三本盗版世界名著和10元钱买的一套假双星运动背心短裤的时候,也想起来那件中山装了,也理解了小朋友羡慕酸酸的心理故意说是假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