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我以前旅行去过敦煌莫高窟,但是老公没去过,前几天看电视“盲约”时候,蒋欣的艺术家爸爸,为了追寻艺术毅然决然哪怕离婚,也要去敦煌2年。我立马跟老公说,敦煌莫高窟,特别震撼,特别有魅力,近几年一定要去一次,说不定哪天就消失了。老公“哦”了一声,好像并没有表示出和我一样的重视和急迫。
反思:如果我可以给他讲敦煌莫高窟无可复制的飞天壁画以及消亡危机,可以增强他对即将逝去的文化的珍视概念。
A2
我会跟老公提到我当时离开莫高窟时候的感受:
敦煌莫高窟里,是石窟,终究会经不住西北风沙千年的风蚀,早晚会消失的;我们还能亲眼看到,是有生的幸福。
莫高窟里的壁画所用的颜料,是千年前古人的智慧用植物所制,这种经久不褪色的颜料,现代人再也没法复制了,里面有唐代时期补上去的画作,艺术价值都远远不及敦煌石窟。那种古人在窟外用心做颜料,坐在梯子上仰头在屋顶画“飞天”壁画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不去亲自感受一下,怎么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呢?
敦煌石窟里的壁画,不仅有中国信仰元素,还有当时波斯国、星座等西洋文化的痕迹,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还有王道士到后期的国人,让无数千年文物流失到国外,一股子恨不得历史重来的那种空悲切之感,久久不能散去。不亲自去,怎么能感受到这种“无价”带来我们的震撼呢?
我想,就算老公还是回复我“哦”,但是他应该能在脑中形成对莫高窟的印象吧。
备注:拆页《如何听如何说》,151页
举例时应该精挑细选,目的是把你的概括性陈述说得更生动、更易懂一些。许多人感到对概括性的话很难理解,尤其是那种高度抽象的概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能够把抽象的叙述形象地描绘出来,使得它们更容易被人理解。
假如你听不明白别人在说些什么,就应该而且有必要请对方给你举个例子。如果他们举不出令你满意的例子,那么就很可以怀疑,是不是他们也搞不清自己话中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