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朋友圈发的这张图片,是我和我的妹妹俩人,在她家试喝了一款新茶时拍的,我一时得意,忍不住就把自己的小确幸,与朋友们分享了。
“茶中有乾坤,画里有静气。”这两句话,是我的一位同学,对我这张照片的评论。
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其实,喝了这么多年的茶,我还是不懂茶的。
小时候,我的爸爸用陶瓷的茶壶,泡茶喝的,那种茶叶现在想来,是十分的廉价,茶梗多,叶子少,牌子么,无非是云南的滇茶,还有镇江红茶,两种,那是一种纸合子装的散装红茶,我不记得多少钱一袋了。但是,日长细久,我们和妹妹俩人,却都喜欢上了那个味道。
小姐妹俩趴在桌子边上,小脸蛋挨着小脸蛋,小心翼翼地从茶壶中倒出来一杯茶,你一口我一口地喝完杯中茶,一边用嘴巴发出“啧啧”。
于是,经年以后,不管以什么价格买来的茶叶,喝上一口,心照不宣的,我和我妹的鉴定好坏方式,总是那一句话,嗯,是这个味道。我和妹妹一致认为,如果是和小时候,我父亲茶壶中的滋味一个样,那一定就是好茶无疑了。
我和妹妹始终认为,金俊眉、大红炮、岩茶……最多的品种,茶哪有什么好和差,贵和廉的,只有那个味,我们童年喝的那个味。
这多年喝茶的习惯,我不知道有没有多少益处,但有一点,我和妹妹一样,我们的牙齿,从洁白逐渐变黄,这一点效果到是显而易见的。
跟着我爸爸喝茶,我和妹妹的茶瘾也越来越深,一杯茶越喝越淡没了有滋味,家里的茶叶早已见底,看着寡淡的白开水,我们央求父亲去买,他吱吱唔唔地,不知可否。却转身一个经地责怪我娘,又把他的茶壶洗干净了。
爸爸喝的那个茶壶,内表里面,渐渐地多了一层黄黄的茶垢,不爱喝茶的我娘,一看到脏脏的茶壶后,便奋力地洗刷着,里里外外,都洗得干干净净的,但我的父亲看到,心痛的神色,表露无疑,他一个经地说我娘不懂茶,他说,喝茶的人,就是喜欢里面的一层茶垢,显得有底蕴,让人家一看,就是有实力的。
我的爸爸,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家里天天用一把紫砂壶喝茶的人,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识货的朋友,看到茶壶后很是喜欢,要高价买下。第二天,那人正式带钱来购买的时候,发现茶壶已经被主人洗刷得干干净净,于是,朋友对他说,可惜了,我不要了。这人说,老壶就是上面的茶垢值钱,洗干净就不值钱了。
我和妹妹当时听了,当然是是而非的,不知道对错。不过,我的娘听了以后,从此到是,再也不洗刷内垢了。
我的爸爸对我说,说,喝茶久后,茶壶的那一层茶垢,即使不放茶味,倒下开水,也会有茶香四溢的。
我心里一动,也许这才是父亲的茶中乾坤,不让我娘洗茶壶的意念吧。
小时候,家里穷,吃饭都成问题,那还有那么多的闲钱买茶叶呢,没有钱买茶叶的时候,有了那层茶垢,也会有茶滋味,聊胜于无吧。
为了我们的嘴巴,喝惯了茶水醇厚浓香的滋味,真是度日难如年。父亲开始把一支烟用剪刀剪成二段来吸,甚至后来,戒了烟,也要为我们买来茶叶。
后来,改革开放了,我们的生活当然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父亲率先在我们村开了一个日杂、食品小卖部,最上面一那一排货架上,整齐地码着一层茶叶,任我和我妹妹挑选。
离开家的日子是凌乱和无序的,但,每次回家,家里总有一杯香气淡雅、清爽滋润的茶在桌上等我,温度正好,喝上一口,口齿留香,满口生津。
父亲走的时候,我没有经历生离死别,也没有目睹最后的难受一刻,虽然遗憾终身,但,我一直觉得他走得安静的、安详的,值得欣慰的。
只是,每一次,推开家门,桌上没有了那一杯茶,那冒着氤氲热气的,浓淡咸宜,馨香清爽的茶了。
此刻,喝着这一杯温馨浓郁的香茶,我的父亲再也不需要了。
我的心里顿时就烦躁起来,莫名的突然就又想大哭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