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
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状或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是否接触;
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8.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9.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10.重力(G)
: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 G=mg 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重力的作用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1.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摩擦力(f) :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滑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滑动摩擦力。
13.摩擦力的应用:
(1)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4.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5.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m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具有惯性
16.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17.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
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
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18.压强(P)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表示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Pa),还有百帕(hPa)、千帕(K ,Pa)、兆帕(MPa)。
定义式: P=F/S P:压强(Pa) F:压力(N) S:受力面积
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19.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F压↑,S受↓,可↑P
②S受↓, F压↑可↑P
③同时↑F压、↑S受可↑P。
同理,反过来可以减小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