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的好种子,最终都会回流到自己

周岭在《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2018年5月份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公众号开通了问答专栏,免费向读者提供咨询服务。

免费,然后又花很多时间,这让很多读者感到不可思议。但周岭认为这是一件对读者非常有帮助的事情,一件利他的事情,值得去做。

但是后来周岭发现,表面上是他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去帮读者解决问题,但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因为给读者答疑解惑,他在写作的时候反而获得了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他的结果就是利己,那些不带功利心的付出,最后都会通过某种形式加倍返还给自己。

利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正确的事情,符合人类发展规律,最后也一定会是成功的。

疫情已经让上海封闭了快两个月,也让每个小区新生出新的职业,团长。负责和外面联系,采购本小区居民需要的物资。

开始冒出很多的采购团,有团牛奶的、有团蔬菜、有团水果的。

疫情初期大家都怕买不到吃的,但凡有团都会跟团去抢购一波。

随着物资的渐渐充沛,大家逐渐有了选择权,对于哪些团是纯粹为赚钱,哪些团是自己有需求和邻里凑单的,或是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的,大家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

于是,就产生了纯赚钱的那个反而赚不到钱,没有人再去跟团。

而有一个公益团却一直火热,虽然团长可能也会抱着有赚钱的想法,但她赚得让人觉得合理。她给居民的价格比我们自己零散采购要便宜很多,比如说一份13斤的蔬菜包58元,如果是我们个人自己采购,通常很多蔬菜一斤都要近10元。

她所抽取的佣金应该是在供货商那边。

所以她的团是小区最火的团,并且服务很好。大家有觉得不满意的,她都积极的售后,从不考虑自己的损失。

因为利他之心,她得到了更多。每次开团,大量的居民都在跟单,她也成了我们小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

小区里初期还有个团橙子的,拿到货后,有明显坏果的,大部分是已经干巴巴,没有水分。此后他的团里一片沉静,再吆喝产品时,无一人跟团,很多人纷纷退群。

你的起心动念,别人看得一清二楚。

如果你是个善人,大家不自觉得就会相信你、靠近你,从而你得到的回馈也更多。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力求做个有利他之心的人。

作者同时也在书中写道:利他之心不可急于求成,就连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都练习了半年之久。

稻盛和夫为了参与日本通信市场的竞争,想创办一家电信公司。每晚临睡时都会问自己:“你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为了国民的利益吗?没有为公司、为个人的私心吗?是不是想出风头、要引人注目呢?你的动机真的纯粹吗?没有一丝杂念吗?”

经过半年之后,他认为他做到了动机至纯,真的是想为国人改变生活,而不是追于个人利益的时候,他才着手建立公司。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刚开始做不到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先在心中植入利他之心的种子,慢慢用意识浇灌培养它,不纠结自己能不能做到,一直走在前行的路上就很好!

利他的好种子最后都会回流到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