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客观的、能被验证的、相对正确的。
分散:我们每天都要碰撞无数条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包括了各类知识,有些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是没有被验证的,正如信息类别里归纳的,信息可以大致分为规范信息和评价信息。在智能手机霸屏的今天,信息爆炸也随之而来,该如何去筛选和分辨呢?哪些信息是知识?哪些不是?
根据知识的层级,智能手机能给我们带来的绝大多数都是信息知识,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人心如此浮躁的今天,我们基本已经满足与信息知识,极少有时间或者有意识的去提升知识的层级了。
抖音,一个不超过的15秒的视频,还能指望它能带给我们什么知识,许多人包括我在内,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刷抖音视频,除了给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和精神上的暂时愉悦或者满足外,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东西。视频的发布者大都是抱着能火的心态,哗众取宠,内容普通浅薄。比如近段时间穿黄颜色上衣的姐姐无意间的一个动作就引来无数网友围观,这个姐姐向大众表达着什么?谁也不知道!一个表情,一次咬唇,就莫名其妙的火了,有什么寓意吗?我想,除了网友自我意淫之外,实在看不出更深的寓意。当然,也不乏一些相对比较有寓意或者警视意义的正能量视频,也有一些类似于某方面的教程或者妙招,但是在视觉不断被冲击的情况下,谁又能静下心来专心去研究那些真正有意义和正能量的视频呢?
在形形色色的信息轰炸之下,我们摄取知识的针对性就模糊了,或者说被各类信息抢走了我们的专注力,很难将知识转换为加工知识乃至更往上的层级, 更别说什么智慧了。
诸葛亮舌战群儒中曾被严畯问到:且请孔明问治何经典?孔明答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若是回答某某学科就完蛋了,就好比有人问你研究的专业是什么?回答是史记,对方再问你一句汉武帝的舅舅是在汉朝都当过什么官职?这就陷入一个别人设计的恶性循环的考题中了。而诸葛亮的回答毫无破绽,既没有具体说是哪一门学科,也表现出了自己涉猎广泛。
这些是不是知识呢?是知识!但这是孤立知识和次有效知识,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有效的和可应用的知识。你知道新华字典第100页所以的字有什么用?除了能显摆你脑容量大,记忆力强外,无法显示应用知识的能力,假如能利用新华字典100页内所以的内容写一篇文章或者为某一首歌配词,这就高大上了,也说明了信息通过组合是可以实现功能和效果最大化的。
知识不在于数量,在于能调用和组合的有多少。
就像PPT,不是你会不会,而是你知不知道。PPT本身并复杂,难的是如何将软件的功能有效的组合起来,并且应用于对应的场合中,这才是知识的真正用途。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更新补充大脑的知识库存,不断在内部融合、重组,并在特定的时空陆续调用。
这是阅读《认知突围》第二章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