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南市华州区莲花镇贺崖村西侧,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的东侧,坐落着一座宁山寺,也被称为“宁山净寺”。2008年9月16日,宁山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山寺位于小夫峪口东侧柏树坡的山脚下,坐南朝北,视野开阔,树木茂密,鸟语花香。相传,这里是陕西省东部最早开展佛教活动的寺院,始建于东汉,称为莲花寺。
北宋熙宁五年(1072)和元祐元年(1086),这里先后发生两次地震山崩,当地人认为是山里妖魔作怪,便将莲花寺改名为“宁山寺”。嘉靖三十四年(1556),这里发生大地震后,地面建筑大多被毁,宁山寺下移七八里。但是,寺院殿宇,片瓦未碎。
2021年6月24日下午,我和朋友来到少华山脚下。因为时间太晚,所以没有爬山,只是在景区外面转了一圈儿,顺便参观了一下这里的宁山寺。
穿过新修建的大门,迎面便是宁山寺的老建筑,坐落在一块较高的台地上,包括前殿、东西厢房和大殿等。在前殿的右侧,有一株白榆树,树龄大约150岁,为三级保护古树;前殿和大殿南北相对,结构和风格基本一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灰瓦,施莲花脊;两侧的东西厢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
前殿
大殿
据说,在宁山寺内,还有5尊铜佛像、2方碑碣、1口铁钟等文物。在寺内转了一大圈儿,我只在大殿的右后方,看到一口被亭子保护起来的铁钟。钟顶部装饰莲花纹,钟身分为不同的方格,表面铸着大量的文字。
在宁山寺的西南侧,矗立着三座小型的砖塔,目测高度大约五米左右。其中,只有一座塔下镶嵌着石碑,上面写着慈云法师(1892—1967)的生平事迹。民国二十三年(1934),慈云法师住持宁山寺,扩建知客寮、司阍寮、退居堂、讲经堂、笔室、外廊等。于右任曾经为山门题写“宁山净寺”匾额,以及“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信之徒”的楹联。后来,朱子桥也为宁山寺题写“退居”二字匾额。
文化大革命期间,宁山寺遭到破坏。1980年至1995年,对这里的建筑进行修复,逐渐恢复寺院的宗教活动。2015年,华州区政府、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和佛教协会请释续文法师出任宁山寺住持。
铁钟
慈云法师塔
其他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