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育最应该给孩子培养的能力。
——题记
中国人是世界上非常聪明的民族之一,但中国鲜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出在我们教育上。我们的教育到底在以什么样的形式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值得我们所有教育者永恒研究并积极致力于革新的一个命题。
当我们思想守旧抱残守缺,难道我们可以培养出勇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吗?我想这也是中国为什么缺少高段科技人才的原因之一。而这个重大的责任是压在我们全国教育者的身上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能够积极适应互联网教育带给教育的深刻变革,而不是闭门造车不思进取。
其实作为老师,有时候只要我们多给孩子们一些发挥想象和创造的机会就可以了,最简单的就是在试卷中多设置一些能够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当然这样的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今年暑假前期末考试时,我被安排看了一个语文的阅读理解题,问题是这样的:《宝葫芦的秘密》中的宝葫芦带给王葆的都是快乐吗?你想要宝葫芦吗?为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阅读理解题。这个题也没有标准的答案,我在看这个题的时候看到了答案背后孩子们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情感世界。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能够从一个题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个题的第一个答案大部分同学都是写的不是,到了第二个答案的时候就开始有了不同的意见了,到了第三个答案我看到了孩子们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素养,虽然身处农村,这些孩子们依然是以后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这种题不仅仅是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的,更可以让他们把生命中的经历构建起来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孩子们想要宝葫芦的原因有许多: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消毒水和口罩,让新冠肺炎早点离开、帮助有需要的人帮地球打扫垃圾、帮助全世界解决饥饿问题、帮助爸爸妈妈干活他们就不那么累了、帮助有困难的人、帮助山区的孩子们上学、世界变得和平.......
不想要的原因差不多是一样的:不劳而获的行为是可耻的、体会不到动手的快乐、人生没有了意义、自己努力的才是有价值的......
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非常高尚,有的也比较自私,我想这小小的一道题流露出了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是他们的答案背后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生命观,这才是我们老师最应该关注的。
其实静下心来思考教育,我们能够不仅从中学习到很多的教育知识,更快地让我们的孩子们爱上学习爱上知识,我们还能够在这种相互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起来,并且看到试卷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
所以,当我们遇到孩子们不一样的理解的答案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生气,要用宽容的心去理解孩子们儿童时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情感,积极鼓励孩子们去想象和创造,这样才能够慢慢真正培养起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动力和激情,才能够真正为国家培养起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