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吴孟超老先生2018年在《朗读者》朗读的视频片段,非常感动。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的时侯,请记得医药是有时而穷的,惟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请记住,你们每一天所遇见的不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人的眼泪,人的微笑、人的故事,这是怎样的权利!
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尽善“人中人”的天职。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更多别人的感念。”
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是吴老坚守一生的人生信条,也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他97岁还在工作,给病人检查之前先把手搓热,检查完会帮病人把衣服拉好,经常把病人的鞋子放在最容易穿的地方。
即使病人的病是传染性的,他也毫不在意,总是紧紧拉着他们的手,摸着他们的头,甚至用额头贴着对方的额头量体温,只是为了给病人传递信心。
正如弗兰克尔在《生命的探问 》中所说:“总体来说,医生的确倾向于治疗一种疾病,而不是患者本人。我们常常听医生有这样的表述:这是一个某某病例,而不是这个人有什么病。
这足以说明医生具有对患者进行人性分离和客体化的强烈倾向,因此,一名优秀的医生总是会将自己从客观性拉回人性,这种向人性的回归,这种从纯事实、纯科学的立场向人的立场,医学的立场的转变,表明是医生身上的人性最先发现了患者身上人的特性,同时,这种转变也会唤醒患者身上的人性。”
吴老不仅把患者当做人,还把他们当成至亲的人,而不是一个病例,他不仅拯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还震颤和涤荡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