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1000天视频演讲+写作挑战的第635天,分享听樊登老师讲自己新书《樊登讲论语:学而篇》中第一句的收获。
樊登老师说自己曾经在工作迷茫、低谷的时候,读了一年多的《论语》,而且是各个版本,不同人解读《论语》的书籍。那一年对自己之后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包括曾国潘在自己仕途失意,在家呆几年的时候看老子、道家、儒家类书籍,从原本看谁不顺眼直接说谁,即使可能被杀头也上书给皇帝指责皇帝的罪行,在家初期脾气暴躁,逮到谁怼谁的“愤青”状态。
到重新回官场,变成谦卑和善,别人都不忍“欺负”他的状态,可以说曾国潘能够取得为官领军打胜战,并且现在很多企业家都从他身上学习,离不开他静下心来学习的那段时间。
樊登老师说好奇怪,一个人得意的时候更多看技能类的致用书籍,而失意的时候都看修心类的书。想到身边几个例子,还真仿佛如此。
回到今天听樊登老师,从二十多句论语中选出来详细解析的第一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论语只要我们上了小学,就能够脱口而出的几句。也是从字面上理解:
学的东西要常常复习,练习;有朋友从远方来拜访是快乐的事情。最后那一句似乎没有想过是什么意思。
反正老师说“学而时习之”,就是我们学的东西,我们知道的书光是知道没有用,而需要练习才能真正的学以学以致用,就像《刻意练习》。
就像我们常说的那一句道理我都知道,但是就是做不到。其实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可能根本没有去做,没有去尝试。
就像我们看了很多演讲的书,但是没有练习,一定还是不会的,我不知道对孩子要温和,不能随便发脾气,可是上火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知道和做到,隔的可远了。
“有朋自远方来”指的是我们想要成长,想要幸福,还需要来着外界的反馈,也就是《他人的力量》。
“人不知而不愠”,指的是我们如果别人不知道我们,不懂我们,也不要生气,这才是君子。
我们终其一生都希望别人懂我们,知道我们,想要爸爸妈妈知道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而不要独断专行;想要一个懂自己的伴侣,精神同频,沟通同频,甚至饮食也懂自己。
但是想要别人懂我们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别人不知道,我们也别生气。
《论语》能够流传那么久,其中的智慧值得我们慢慢品,慢慢学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