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大年初四逢雨水,今日最宜调脾养肝
2018-02-19今天是大年初四,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习俗你知道有哪些吗?让我为你娓娓道来——
传说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新年鞭炮分割线
此时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虽然正值闹新春之际,也不要忘了开年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来了!
雨水雨水为正月中,春属木,木依水而生,故东风解冻,温润散为雨水。
雨水的雨的古字,上面一横象征天,横下面是穹隆象征,象征云气升腾;说明"无云不成雨"。风流云散,别而为雨,由此,穹隆下有四行雨点,每行三点。这个象意,四是四方,四维;三是雨露滋润,天地气和而成甘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雨水的原意是指冬去春来冰雪融化为水,虽然称为"雨水",但是并不是就要在这一天降雨,只是从雨水之后,降水开始增多。
雨水节气一到,树梢轻拂微风,树间阳鸟起伏和鸣,春雨至矣。飞雨入阶廊,雨羞风轻,有雨必有云,春云淡冶如笑,春雨便苍翠如滴。待雨后柳烟成阵,便春意宜人了。
雨水三候
古人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獭祭鱼,獭为水獭,也名水狗,鱼感水暖上游,水獭捕食,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认为是以鱼祭水。
候雁北,雨水后五日,"候雁北",雁为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去江南,它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飞。
草木萌动,再五日,雨媚风娇,草长莺飞。
新年鞭炮分割线
春季阳气开始升发,很多人都开始感觉到"春困"。人体的变化与自然万物一样,在春季开始活跃,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机体需要更多的养分。如果冬季储备不足,由于营养供给不上则会发生春困。
如果春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调理。
一方面是多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补给身体中的氧气,《黄帝内经》有言:“春三月,晚睡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
另一方面,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健脾可增强气血生化之源,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此时艾灸养生要注意调养脾胃护肝脏,以增进身体对水谷精微的吸收能力,保持肝气顺畅。
雨水节气艾灸养生肝俞穴
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艾灸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肝俞穴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雨水节气艾灸养生——艾灸脾胃
中脘穴
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要缓解如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精力不济等问题。
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眼。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等作用。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配足三里,能有效调理肠胃问题。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长期艾灸,可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适合各种脾胃病变。和关元一样,也是保健养生之要穴。
雨水之后要特别注意春捂,这时候气候乍暖还寒,有些人急于脱棉衣,故有"二八月乱穿衣"之说。
此时转暖的基础还是冬季的寒冷,所以虽然逐渐变暖,但早晚温差大,不宜过早穿单衣,否则容易发生感冒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