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容纳、看见与连接
关系的实质,是看谁传递焦虑,谁承接焦虑。传递焦虑的,是关系中的问题制造者;而承接焦虑的,是在承受问题制造者的痛苦。
有这样一些父母,当他们自己出于焦虑,逼迫孩子学习的时候,这种父母就是问题制造者。正常养育下,孩子是传递焦虑的一方,而父母是承接并化解焦虑的一方。
容器与被容物
一个人忍受不了的情感就是贝塔元素,能够忍受的情感就是阿尔法元素,把贝塔元素变成阿尔法元素的功能,就是阿尔法功能。
- 贝塔元素被容纳而成为阿尔法元素;
- 阿尔法元素被容纳进入到梦、白日梦、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中,它们是用想象的手法来表达;
- 梦和神话被容纳,成为“预想”,会使用象征和预想的表达手法;
- 预想再被容纳,成为“观念”;
- 观念再被容纳,成为“概念”;
- 概念再被容纳,成为“科学演绎系统”
- 科学演绎系统再被容纳,成为“代数计算法”。
恨是拒绝、否认与切割
通过容纳,增进理解,也就是看见,从而增进连接,这就是爱发生的核心。恨,就是通过排斥、否认,从而切断连接。
本来可以被忍受、被认识的东西,因为被排斥和被否认,而最终重新变成不可被忍受、被认识的贝塔元素,就是恨的过程。
恨是因为容纳、看见、连接失败而导致的。
恨会指向三个东西:恨你,也就是客体;恨我,也就是自体;恨关系。
恨让人恐惧,因为恨可以带来毁灭。攻击性明显被压抑、很难表达恨意的人,都存在着婴儿式的对恨意的感知,也就是担心自己的恨意会毁了世界。
我们得学习用语言在情绪层面表达恨意,而不是切实地去攻击对方的身体、破坏对方的财富,甚至真的去毁灭他人。
让恨流动
如果有爱,就真实去爱;如果有恨,就真实去恨。实际上,真爱也只能发生在两个真实的人的互动之间。
当我们有恨意却不承认时,那会导致一个可怕的事情:我们以为在表达爱,但其实是为了隐藏恨。
我们的心和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大容器,在容纳着这一切,不仅爱可以在其中流动,恨也一样可以。
当恨意产生时,要承认这是恨意,并试着在关系中流动,它在关系中才容易被转化成爱。
恨意一旦从情绪变成伤害性行为,就会对关系构成切实的伤害,意味着关系的容器出现了裂痕,当裂痕太大时,关系就可能会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