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至性的苏东坡
在上一周的工作室周会中,我们共同交流读《苏东坡传》的感受,我说苏轼是性情中人,想也确是如此,无轮是对兄弟,还是妻妾,更遑论散布天涯的一众朋友。苏轼一生大起大落,仕途多艰,屡遭挫折,甚至濒临死境,却在困厄之中更为坚毅,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悟,对真挚的情感尤为珍惜,当是天地中一个至情至性之人。
清人刘熙载曾说:“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出于温柔敦厚”。苏轼对手足、妻妾、朋友、老百姓乃至世间万物都是至情至性的,他热情地对待周边的人和事。以手足言,苏轼和弟弟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即是兄弟情深又是知心朋友;以妻妾言,苏轼对他生命中三个重要的女人——王弗、王闰之、王朝云,更是情深意重;以朋友言,苏轼与朋友之间肝胆相照,尤能患难中见真情。
(一)
兄弟情——“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苏轼比苏辙长两岁,二人性格很是不同,在《苏东坡传》第十章两兄弟中,林语堂先生专门向我们呈现。父苏洵离世早,东坡子由兄弟二人不仅手足情深,更是心意相通。兄弟二人之间性格的迥异让人颇有感慨,子由之于苏轼生命中的分量更让人惊叹。他们是骨肉之兄弟,更是精神之兄弟。“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兄弟二人,气质不同,形貌各异。林先生于书中有精彩传神的描写,“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称。由他的画像,我们不难判断,他是五尺七八寸身高,脸大,颧骨高,前额高大,眼睛很长而闪闪发光,下巴端正,胡须长而末端尖细。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有力的嘴唇。他有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对苏轼容貌的刻画细致传神,稍微让我疑惑的是“眼睛很长”这一说法。而两人的性格正是两个极端,子由“沉稳、初阶、拘谨、寡言”,东坡“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两人文风也如二人性格一样,大为不同。但这些所有的不同,都没有成为兄弟二人情深意重的阻碍,甚至后来苏轼写的最好的诗文都与子由有关,如在之后密州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中秋词的压卷之作。也许子由的性格给了苏轼以安定,给飘泊无定的苏轼增添了温暖。
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持,彼此写诗寄赠以通音信。苏轼自二十六岁始即宦游四方,之后很少有机会与苏辙相聚,即使相会也短暂仓促,因此在他诗词中常见其对子由的思念之情。及至生命行程的最后,苏轼一直想的是能和子由相住一处,终老余生,可惜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