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意: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苏轼对这段的总结非常到位:天无私,故均;人多私,故不均。天地自然没有“仁慈”的心理,它就尽量在不平衡的时候抽肥补瘦,把金字塔上层的少数人群的财富挪来补给下层的普通群体,以至于减少冲突与差异,使得这金字塔的结构更牢固稳定一些。这就是有余以奉天下了。
而现实中人们有各种私心,是反其道而行之。从而使得富得越富,穷得越穷,造成了贫富的差距,以及一些不稳定因素吧。如何能平衡这些关系呢,自然得有法则的参与,放到现在,就是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了。
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他在《论语》中也有类似观点,“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意指有国的诸侯或封地的大夫,不应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的分配不均,不要担心人少,只需提防不安定的存在。财富分配平均,无所谓贫富,人民和睦相处,便不觉得人少,境内安宁就没有亡国的危险。
当然这种平均主义在后世也备受争议,其实也看在分配方式中所处的地位如何而论了。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的大锅饭现象,不出力不干活也有饭吃,因为是按人头分配的口粮。而家里劳力多出力多的也一样只分到按人头的粮食,吃不饱也吃不好,与付出的辛劳远远不成正比。
大锅饭现象是对分配方面的平均主义的一种极端表现,很容易让人产生消极思想,导致内耗的产生。可惜现在好多国企还是这种状况,甚至导致国企本身效益奇差,却在周边催生了无数由厂部领导职工自主的小锅饭的红红火火。
在追求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必须有相应的公正,以律法保障其应有的权益。而不是完全的平均主义。有余补不足,不是说就把所有都分给不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