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所以,当企业有改革需求时,一般会找到咨询公司帮忙形成方案并落地实施。
然而,老板总是顾虑重重,担心没有回报,担心落地受阻,无法实施。
一个突出的矛盾点:
——如何界定企业咨询项目的落地?
企业的要求往往简单而直白,就是要结果,如:公司增长多少销售额?利润提升多少?
甚而,大家都应该明白,一家企业最直接的经营结果(销售额、利润),并不是一个单项目所能决定的,它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产品质量、企业团队、运营模式、管理机制,等等,都有一定的关联性。
正常企业做咨询项目,往往是一个单项咨询,如:管理机制(甚至是管理机制中的考核方案、激励方案等)、信息化、生产管理、营销策划、品牌管理、团队激励,等等。
同时启动多个项目来保障企业经营结果,表面上看是好的,但实际上无法操作。费用压力、各个项目消耗的时间与精力,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所以,当企业方要求咨询师承担经营结果时,咨询师往往是无法接受的。
企业方的要求与咨询方的实际情况不匹配,造成合作障碍,如之奈何?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企业老板往往有自己固有的思维和逻辑,在接受新的方法时,往往很大部分保留自己的想法与设定,从而在实施时,经常性穿插老板的思想与意识在改革方案中。
几乎所有的咨询师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企业项目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老板。如之奈何?
企业管理咨询的内容很广,单纯就我所辅导的项目(阿米巴经营模式项目咨询),其界定标准如下:
一、看思维意识:
传统的管理机制,讲究控制,讲究过度的规则性,再加上人性使然,多数员工往往最关心两个问题:
1)我可以拿多少钱?2)让我干多少事?
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企业领导,甚至包括老板,过问部属最多的也是一些“七大姨、八大姑”的琐碎事务,却容易忽略企业经营的本质与方法,即:利润结果与目标导向。
老板们应该问问自己:我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员工?其实,这可以用倒推法,首先老板应该问自己:我经营企业为了什么?
有多少老板是为了民族振兴?很多老板创业是因为没有饭吃,得生活,得挣钱。绝大多数老板创业的根本目标是——利润。也就是,企业经营,利润是至高无上的追求。
而为了完成利润的追求,我们会设定一个个的阶段性目标,进行过程管控,从而为整体目标实现而打下基础。
所以老板最关心的应该是:利润结果与目标导向。
如果,所有员工也都关心这个呢?
员工的心在哪,将会决定这个企业的发展与未来,至少,所有人关心的内容一致,至少大家的心是齐的,对企业管理至关重要。
所以,看思维意识的第一要点是:员工是否关心经营利润与经营目标。
同时,由于阿米巴本身机制倡导分巴,进行独立核算,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就是以本巴利益为导向,而忽略整体或者其它巴的利益。
鉴于此,阿米巴一定要进行整体的战略管控,而不是像承包制那样放任不管。同时,要加强文化建设,倡导并践行利他文化,或者称之为“帮助文化”。
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公司,帮助文化就做得非常不错。如:当领导与部属撞单时,领导应该将客户礼让给部属,并协助部属成交。当领导与部属同桌就餐时,一般是领导买单请客。
比较有意思的一条是:当有新员工入职时,所有的部门干部都会去关心新员工,帮助新员工解决一些基本困难,在帮助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家庭文化。
虽然有时候觉得对领导有所不公,但这种习惯做法,却让公司有极好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所以,看思维意识的第二要点是:公司要形成帮助文化,形成整体意识,要有大局观。
二、看行为动作:
阿米巴经营模式有两大核心板块,一为文化体系,一为独立核算体系。
所以,只要实行阿米巴,则每个利润部门,一定要有一张利润报表,作为本部门经营方针策略的核心工具。
利润部门的每项决策都应该根据报表、根据数据、根据客观事实而进行。
阿米巴还有一项内核就是:人才培养。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就是人才,有人才则企业兴,无人才则企业衰。
如何培养人才?独立核算,培养巴长利润意识就是其中一种手段。而让巴长学会做计划、做决策,学会独当一面,更是阿米巴本身的魅力所在。
传统的管理,好比是计划经济。老板带着几个高管,把公司的经营规划做好,然后再分解到每个部门,再形成KPI指标,要求每个部门执行并考核。
而阿米巴的经营,则好比是市场经济。老板只需要定个战略方向,由各个巴长拟定本巴的计划与目标,提交上级巴审核批准,且各个巴之间是市场交易关系,甚至是竞争关系。
所以,看行为动作也有两大要点:
1)每个利润巴都有一张报表,且必须依据报表做分析与决策;
2)企业管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充分调动巴长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
三、看经营成果:
一般来说,所谓经营成果一般指利润及销售额。我们根据咨询辅导的经验,将经营成果分为五个层次,分别如下:
1)3-6个月,成本节约会有显著效果;
2)6-12个月,销售业绩会有明显提升;
3)1-3年,会形成企业的人才梯队;
4)3-5年,公司会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活力场;
5)5年以上,打造幸福型企业。
其实企业最想看到的结果应该就是经营成果。然则,有一重点需要说明,经营成果的出现,是有很多约束条件的。
千万不要以为,找一个咨询公司,就一定能够帮助公司解决利润问题、销售问题,绝对不是这样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是要靠企业本身。
一个谋臣再厉害,没有英名的主公,也必将碌碌无为。如张良、韩信,本都可以为项王所用,结果都成为大汉的“三杰”,而范增贵为亚父,最终也是负气出走,生毒疮而亡。
咨询公司的顾问就是谋臣,而企业老板则就是主公。
咨询公司能够取得很好的经营成果,往往是因为企业本身有较好的改革基因。
原则上,如果企业在思维意识上、在行为动作上,都发生了实质的改变,则经营成果一般都会出现。
那么,如何来保障并实现咨询项目有效落地呢?
阿米巴经营模式说起来很简单,但涉及的内容模块却也不少,企业刚刚开始执行时,往往比较迷茫,抓不住重点。
一般情况下,有三大核心:
一、抓经营报表与分析决策:
阿米巴经营报表相对于专业的财务报表,是一个经营简化、白话处理的报表,即:减少报表科目与层级、减少专业术语、简化计算、简化表单,最后实现让小学生都可以看懂。
然后,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报表,让各个巴建立起来,却也难度不低。
并非报表难以设计,而是阿米巴报表目的之一是用于指导经营,所以经营报表要有及时性,要求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统计数据,形成报表,并进行分析决策。
这就要求每个巴每天要进行数据统计、汇总,然后录入报表,再根据报表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方案与建议,会花费相当的时间与精力。
不单占用各个巴的时间与精力,财务部门也要进行配合,从而也会产生一定的抗拒性。
而每个巴也会给出很多理由,如:1)我们不懂财务;2)我们只是个部门长,要什么报表;3)时机不成熟;4)数据统计不准确,没有意义;5)太忙没时间,要不配备一个财务助理;等等……
事实上,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传统习惯难以改变,不愿意作为,害怕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对于此,我们一般都会建议——强化训练。
刚开始实行阿米巴的企业,一般很难做到每日做报表、做分析,但至少应该做到周报表、周分析。所以,强化训练的形式就是每周召开一次经营分析会。
在会议中,必须呈现经营报表 ,并做出数据分析与判断,且必须根据数据做出决策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完成时间节点。通过会议,迫使各级巴长养成及时统计数据、做报表,以及根据报表数据做分析决策的习惯。
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报表数据错误、分析决策没有思路、各种埋怨,等等,但一定要坚持,直到大家养成习惯。
当然,各巴的经营利润应该要与各巴的收益挂钩(可以考虑:存量分红、增量分红、虚拟股、合伙人机制,等等),这样对大家的正向作用更明显,效果也自然更好。
二、抓目标导向与进度管控:
经营目标的设定与具体操作计划,是每个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必备手段。
比较常见的方式一般是年度总结与规划会议,在会议中制订年度目标并分解,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个部门、甚至每个人,从而设定KPI考核指标。
这是比较典型的管控式做法,属于比较传统的集权式管理,或者称之为企业的“计划经济”。阿米巴的做法则是企业决策层只做战略方向的把控,而具体的执行与操作则完全由各个巴长来完成,属于企业的“市场经济”。
在此,推荐一个比较新的、流行的、世界的,也非常好用的一个工具——OKR。
OKR很多人将之归于绩效考核一类,我个人不完全认同。考核往往是被动的、强迫的、自上而下的,而OKR设计的本义是鼓励员工自我设定挑战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
所以,OKR是一套自我管理的目标体系,而不是一个常人所讲的考核工具。如果将OKR设定为考核工具,则其将沉沦为KPI的衍生品,没有存在的必要。
(具体OKR的详细解读,请参阅笔者的前面文章。)
为了更好地促成目标达成,我们建议在每周经营分析会的同时,加入OKR的元素,我们称之为“对标会”,即比对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与方案。
这样,OKR对标会与经营分析会的流程就完全统一,最大程度提高会议效率,并通过对标会对目标进度进行有效的把控,更加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三、抓企业文化与培训体系:
如图,两大家族的两百年历史,左侧的家族信仰基督教,右侧家族则是无神论者。从数据上看,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
然而,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是缺失的。
阿米巴经营模式在中国运用得并不是十分理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稻盛和夫对文化的执念,以及中国企业对文化建设并不感冒。
稻盛和夫固执地认为,企业经营必须先做文化建设,先进行思想统一,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将企业发展壮大。
而中国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现实主义,注重物质激励刺激人的自私性,从而激发员工完成公司经营目标。
我认为,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甚至是企业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因为文化可以升格为信仰,而信仰则可以传承千年。
而且,因为中国式阿米巴挂钩了物质激励,极大程度地刺激人们的私欲,导致很多员工只关心本巴利益,而忽略公司以及其它巴的利益。因此,也需要文化方面的教育。
但是,我也认为,企业改革不一定非要先做文化建设,也可以与企业管理机制改革同步进行,也可以放到后期再推行。先让企业挣钱,让员工吃饱穿暖,之后,他们的精神需求自然会被激发。
企业文化的形成有两大核心手段:一为领导表率,即所谓“君为臣纲”,企业老板要有老板的样子,要成为所有员工的表率和模范;一为培训体系建设。
培训体系是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的推手,为什么?
首先,培训是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培训是公司的一种福利制度,是员工学习提升的重要方式,是公司软文化的体现,属于公司文化建设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次,培训是文化宣导的一个重要舞台。 文化建设主要在于领导的日常行为之表率,然企业管理的方式不单纯是做,也要时常说,而培训会议则是宣扬公司文化最好的机会与舞台。
再次,培训是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经常组织培训的公司,往往公司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公司员工的整体素养与积极性往往比较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最后,培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培训可以培养人才,本就是其本身职责之要求。而企业文化建设却未必对人才培养有刚性的要求。
从阿米巴体系来看,经营哲学(即企业文化)是企业之基石,阿米巴组织(即架构、分巴)、经营会计(即独立核算、内部市场化),则是企业经营中的主要手段与技术。
然而,企业想要壮大与发展的内核却是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构建幸福企业。
所以,人才培养实质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追求终极目标(幸福企业)的关键点。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人才培养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内部讲师竞聘、建立训练体系、分享会、读书会、培训考核机制(如转训)、培训打分制度、培训关联晋升、讲师奖励制度、等级制度,等等……
(详情可以参阅笔者前文关于培训体系建设的讲座。)
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野蛮式成长向正规化科学发展的过程,同时,中国的老板也由传统的营销型老板、机遇型老板,向技术型老板、管理型老板(也称“系统型”)转变。
老板本就是社会之精英,也非常清楚明白企业改革、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正规化、科学化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甚至是政府和民众的要求,乃是大势,不可阻挡。
所以,如何界定以及怎么实现咨询项目的落地?这其实不是老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一旦决定做,就不要迟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在改革中,即使交点学费,也是一笔财富,是经验资产。当你想成功率百分百的时候,也许光阴已失,机会不再了。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多多点赞、评论、转发,作者:黄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