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

在认识自转的基础上探究自转的方向,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他们的前置概念已经知道了自转方向,但是用什么方法直观的证明,实验设计有一定的难度。课本上是以判断乌鲁木齐和北京两个城市哪个先迎来黎明为基础探究的,不做实验之前学生都知道北京先迎来黎明,为什么?部分学生是能通过自转的方向来分析的,当然在此之前还是要确定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理位置是指导学生通过地球仪来认识的,参照课本上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地球的自转方向进行模拟,两个不同方向的模拟,结果“天亮了”的城市也不同;于是提出疑问,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方向的转动,有什么办法证明?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没有达到可以取生活实例来证明的层次,老师准备的是转椅,让学生体验在转椅上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提出“相对运动”地概念,有学生惊喜的发现,坐车也有这样的体验,全班同学一起回想坐车的情景,但是效果不好,很多学生对相对运动无法理解,存疑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请两位同学演示相对运动,让学生在课后坐车时关注并体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既然太阳是东升西落,那地球的运动方向就是自西向东。

既然有时差,到底差几小时,怎么来判断等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出示时区图,让学生先找到对应的城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相邻时区的城市之间的时差关系,老师也对照时区图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整个课堂发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是很弱,抽象思维发展很缺乏,有学生提出北斗卫星,课堂时间有限,给学生布置课后观察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四课,提出问题“地球在自转,那么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的黎明先后会不一样吗...
    鲜与酱de小妞阅读 6,115评论 1 1
  •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
    ZzxQ阅读 5,466评论 0 0
  •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谁先迎来黎明?这实际上涉及到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问题。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地球自转的基础上,...
    d164c57401d1阅读 7,325评论 0 0
  • 作者:秦海平 酝酿许久的课程改革这学期正式实施,我有幸参加了今年暑期国家举办的“国培计划” 2010普通高中新课程...
    寒梅傲雪a阅读 4,671评论 0 0
  • 10月20日,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我在学校的录播室上了一节关于《滑板、滑块模型》的公开课。 因为这个模型涉及很多种...
    樱_子阅读 4,8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