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时代,主要任务是学习,除了会煮方便面就没有其他厨艺了。刚开始上班的那几年,有宿舍和食堂,也依然不会做饭。后来结婚了,老公的厨艺很好,他从来不查菜谱,但是做出来的菜都好吃。那时我也曾尝试着去做饭,是那种照书做,或者给妈妈打电话问怎么做,恨不得加多少盐都用秤称的那种,做出来的东西倒是称不上黑暗料理,但也是看了就不想动筷子的。当人有依赖性的时候,就容易做不好事情。所以下厨这件事,好多年我都没学会。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老公的工作越来越忙,我需要独自带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多。不能总给孩子吃外卖,所以能在家吃饭的时候,只要时间允许,我都自己做。提前计划好做什么吃,准备好食材,然后上网查菜谱,注意给孩子做好营养搭配。我儿子是那种饭量比较小的孩子,遇见可口的,看着还是个正常的小朋友饭量,若是不可口,那吃的就跟猫食儿似的,让人看着都担心他营养不良。于是做每个菜之前,我都把搜到的视频反复看几遍,牢记于心,再去实践。渐渐地,我发现我也会做很多家常菜了,肉、菜都能换着样的做了。酱牛肉、酱大骨、黄焖鸡、酸萝卜老鸭汤、清炖羊肉、红烧排骨、蒜蓉粉丝虾、做各种时蔬……不得不说,这也得益于现在短视频的流行,相较于几年前的图文介绍,明显更容易让人学会。
曾经在幻想爱情的年纪里,想象的自己未来应该是会为爱人学会洗手作羹汤。不曾想,做饭这件事是因为想给儿子补营养学会的。仔细想想,我们在爱情、友情里与人交往,付出都是图回报、求对等的,而父母对子女,想的总是我能为他做什么,却并不要求他为我做什么。尽管我嘴上常常和儿子说,让他要学会为父母做些什么,让他孝顺老人,然而这些的初衷是希望培养他的同理心,希望他具有孝顺、友爱、有责任心等等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