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陈寅恪《柳传》六〇一——河东君患病(四〇一)、2025、9、17

(三)先生的笺释

寅恪案:第三十五首结句“三冬枯木禅”之语,遵王已引《五灯会元》俗汉庵主“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之言为释,甚是。但仅为古典,尚未尽牧斋诗句之今典。盖河东君起病于崇祯十四年初冬,至十六年初冬病起,共历三冬故也。至俗汉庵主“三冬”二字之意,乃通常世俗寒冬之谓。若以《汉书 列传三十五 东方朔传》王先谦《补注》(胡引:《朔传》略曰:”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如淳曰:“贫子冬日乃得学书,言文史之事足可用也。”补注:先谦曰:十三,官本作十二,引宋祁曰:十二,景本作十三。先谦案:三冬谓三年,犹言三春三秋耳。学书三年,除十五数之,则十二是也。文者,各书之体;史者,史籀所作,世之文字通俗在口者也。足用者,言足用以应试。《艺文志》:大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者,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王注:六体焉,口详志。胡引《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又,《说文序》,讽书作讽籀书。据此,各体之文与所讽之体并试,皆学童习以待用者也。)及杨树达《窥管》等专家所言衡量之,则大可不必矣。

前引河东君和牧斋《小至日京口舟中》诗“首比飞蓬鬓有霜”句,可证河东君卧病之 时,牧斋既无元微之“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慢簪绿丝丛”及“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之乐(见《才调集 五 离思六首》之一及二),故不如“一剪金刀绣佛前”及“乍抛稠发顶门凉”借口入道较为得计。卞玉京归东中一诸侯,不得意,进其婢柔柔奉之,乞身下发(见前引《梅村家藏稿 一〇 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传》及《梅村诗话 女道士卞玉京》条)。与河东君此时病中之事,颇相类似。至“又教双燕语雕梁”句及“雨交澧浦何曾湿,风认巫山别有香”一联,则“双燕”句用前释《癸未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八“晚帘双燕入卢家”句,所引刘方平诗“双燕入卢家”之语;“澧浦”句遵王已引《山海经·中山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为释,俱是两女共嫁一夫之古典:“何曾湿”乃牧斋表明心迹,自谓与惠香实无关系之意,读之令人失笑;“别有香”句,标出惠香之名字,更与玉京进柔柔之事尤为相近,此等举措,固为当日名姝应付夫主之一公式也。

(四)诗意

典故:①曾注:一剪金刀,元遗山《紫牡丹》诗:一剪金刀堪断肠,绿鬓刘郎半白生。(胡引:梦里华胥失玉京,小阑春事自升平。 只缘造物偏留意,须信凡花浪得名。 蜀锦浪淘添色重,御炉风细觉香清。 金刀一剪肠堪断,绿鬓刘郎半白生。)

②曾注:莲花服,《翻译名义集》:《真谛杂记》“袈裟,是外国三衣之名,名含多义,或名离尘服,由断六尘故;或名消瘦服,由割烦恼故;或名莲华服,服者离著故;或名间色服,以三如法色所成故。”言三色者,律有三种坏色:青、黑、木兰。青谓铜青,黑谓杂泥,木兰即树皮也。业疏云:“听以刀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剥故。”(胡引:三衣,【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制称为衣者,袈裟也。后世别袈裟与衣。称三衣为袈裟。种种僧衣。咸有别名。三衣者:一、僧伽梨San%gha%t!i,译言众聚时衣。大众集会为授戒说戒等严议时著之。二、郁多罗僧Uttara%san%ga,译言上衣。在安陀会上著之。三、安陀会Antarva%saka,译言中著衣。衬体而著之。三衣皆为方形。缝缀数多之小片者,故随其条数而分三衣。五条为安陀会。七条为郁多罗僧。九条已上为僧伽梨,特称僧伽梨为大衣。(参见:袈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