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抖音里总有这么一群人,过着比我们奢华得多的生活——假日我们在苦逼的加班整理资料,他在东北滑雪或是西藏朝拜;我们三五好友偶尔聚会在排挡小吃,他与高官大佬在五星级酒楼觥筹交错,指点江山;他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吃穿用行都甩我们几条街——没错,他们就是戏精,特别爱演,爱给自己加戏,甚至为了刷存在感而欺骗我们。
据说芭比娃娃让美国的无数少女失去了自信,因为无法达到那么完美的身材比例;同样,我们的戏精朋友让我们丧失了自我,让我们自惭形秽。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需要演戏,需要根据场景切换不同的面具——在上级面前你要谨慎小心,面对下属则要雷厉风行;拍奢侈品广告时的明星冷若冰霜,做慈善时则平易近人,像邻家小姐姐。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种表演无可厚非,人需要适应社会是个大舞台。然而戏精会有意识地经营一个极度鲜明的个人形象,突出自己的人设,这种表演往往是极端化的,从以前的芙蓉姐姐、虹桥一姐,到现在各种直播里的网红,再到我们身边的戏精朋友们,他们在过度表演后往往获得了很多的关注,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在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得到了流量。大家可以看看抖音里那些妙龄少女,求男友,求点赞,秀身材,秀舞蹈,获得了超高的粉丝关注后,她们会做的是什么——售卖自己的产品。
戏精另一个常用的技巧是引导联想,即是俗话说的“装逼于无形之间”,并且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比如,马大佬的“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是创立了阿里巴巴,我只是想做点小生意,不想像个总统那么忙”;国民老公的爸爸的“先定个小目标,挣一个亿”;最强大脑的李芊子“不堪回首考砸了,才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是家长会上痛骂孩子的妈妈:“你怎么退步了?才考全年级第二名?”
其实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说谎是人的本能,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都会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会欺骗。如很多动植物会利用环境隐蔽自己,欺骗天敌;人类则通过尔虞我诈获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良知的人很多谎言是出于善意或是迫不得已,最常见的是家属为了安慰病人的谎言,领导为了稳定军心的策略等等。而戏精则是通过欺骗,获得眼前的利益。比如有些人明明在工作中玩游戏、购物,却在朋友圈发一条“辛苦加班了一天”,就是为了给老板好印象。有的戏精到最后甚至能欺骗自己,这也是最高境界了,比如有的大学生每天出没在自习室图书馆,营造了一种潜心学习的形象,结果期末还是挂科,其实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这种人在大学里比比皆是。
偶尔说一次慌,确实能给人带来眼前的好处,或是规避损失,或是获得利益。然而人与人交往并非“一锤子买卖”,在长期博弈的过程中,当戏精的面具慢慢被揭开并众所周知后,害处就渐渐体现出来了。而这种形象,却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另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说谎会大量消耗人的精力,其实是得不偿失。
诚实,才是最优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