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保尔·柯察金的那句话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而我,常感到悔恨与羞愧。近10年,我在挥霍着自己的生命。
一、与我的拖延症说拜拜
10年前,北漂了两年的我回到家乡的三线城市。考取了有着“铁饭碗”之称的事业单位。也就在那年年底,我结识了现在的爱人。9年前我们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工作稳定、家庭幸福,毫无压力的我没有任何想法,唯一想做的,就是一个字----玩----我要尽情地放纵。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片段:一整晚,两个人熬着黑眼圈追剧、打游戏;凌晨1点自己躺在床上刷着手机微信,聊聊这个,勾搭勾搭那个,或者死磕淘宝、买买买、剁手剁手再剁手;周末,两个人睡到中午,然后跑去电影院,有吃有喝,看完一部再来一部;假期,两个人却躲了出去,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
我一度以为自己很潇洒,活的很漂亮,但是后来证明一切都是虚无的、飘渺的。我遇到了最实际的问题----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这是一个有难度的考试,据说通过率只有20%-25%。考试分为三个部分,上午客观题(选择题),下午案例分析题和3000字命题论文+200字摘要。虽然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北漂时也兢兢业业地干着码农的活,但是隔行如隔山,我终究是项目管理的门外汉。
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只能选择面对。涉及到的书全买了回来,堆成了小山。又在网上找了一个考试学习班。趁着新鲜劲,我确实啃了一段时间书。但好景不长,我的微信、我的淘宝、我的电影、我的游戏、我向往的外面的世界都在向我召唤。我被打回原形、再次投回了从前温柔乡的梦里。
临考前一周,后悔、紧张、忐忑、慌张、恐惧......虽然不学习,但是心里从来没有消停过,而越临近考试,内心的活动也越剧烈。进入了最后一周的倒计时,我死磕、我加速。半夜12点入睡、凌晨5点起床,一手拿着历年真题、一手拿着学习班的笔记,精神高度紧张,进入了忘我的状态。不知该是感恩最后的冲刺还是感谢学习班的押题,考试之神眷顾了我,我不可思议地通过了。
然而,考试成绩出来后的一周,当别人问起我考试内容时,我的大脑竟然一片空白。突击只能应对临时的考试,它并不是真正的知识积累。
4年前,我成为了母亲,这让我又多了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孩子小的时候,我整天围着她转,喂奶、喂饭、读绘本、陪玩、遛弯、跑早教...;原以为长大了会好些,谁知道又多了数不清的特长班。她忙,我也忙。我的世界里除了她,还是她。渐渐地,周围人的话越来越陌生,我听不懂了、也插不进去了。我成了影子,变的可有可无。我开始惶恐......
我想做出点改变。
二、关于拖延的问
偶然的偶然,我接触到了写作。它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拖延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次我决定搞懂它。
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有效地运用时间,降低变动性。
时间管理的目的:决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作为一种提醒与指引。
三、从规划开始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把控时间,从现在开始吧!
1、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找到最想要做的事情。
我开始和自己对话,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明确了目前最想做的两件事:看书和学习。然而我的麻烦又来了。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只能拿出来一部分的时间进行学习。于是,如何平衡看书与打卡作业,一个棘手的难题砸了过来。我想看书又想打卡把作业搞定,时间却又那么少。我陷入了痛苦的死循环中。我不断地寻求帮助。最终找到了答案。
2、分清主次。不管多少件事,按轻重缓急进行区分。单位时间,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我问自己:目前,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打卡,把训练营的作业搞定。
作业的内容,无论是阅读拆解,还是写作练习,都是一遍遍地进行着刻意练习。它和多阅读是一样的,都是在积累中得到提高。不断地打卡、迭代作业,不断地写心得体会进行输出,其实就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拆解文章、写感受,把别人的文章内化成自己的,再写进自己的文章里。
3、事先做好规划。知道了自己要什么,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1个或者多个计划,如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以及日计划等。我的短期计划就是好好完成作业,将写作深入骨髓。
4、坚持、坚持、再坚持。将一个月作为一个节点,按7天划分,一周形成一个小节点。把一周中的每天变成小颗粒。每天都坚持着完成自己的任务,可以超额,不能不足。现在的我,在努力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量变终究会产生质变。时间将会是最好的证明。
时间是一把没有声音的锉刀。请抓住今天、信赖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