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就在刚刚,躺在床上本能的做一天的回顾梳理的时候,我有了这个强烈的意识:硕,你要留意观察有谁跟你在一起他变得越来越好,你滋养过谁?你要培养自己滋养别人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力。
这一段记在通讯录上,思绪再也不能平静,文字噼里啪啦一段一段流淌出来,甚至画面都清晰可见,我不能休息了,决定爬起来。
我的心理学成长史到今天终于可以坦荡的说出来,经历了三段:
第一段:那个人好优秀,好好,我喜欢靠近那样的人,喜欢找那样的环境,跟他们在一起,我就能变优秀了;
第二段: 我得独立呀,我得靠自己呀,我得变优秀有价值呀,我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好了,很开心;
第三段:我是否有让别人感觉到跟我在一起他的感觉很好,越来越好,很被滋养呢?
归结起来就是终于完成了一个人的自我发展:向外求--依赖阶段,自主--独立阶段,关注共赢--关系发展,三个阶段。有意识,有觉知。
我的人生终于走到了一个新阶段,期待一切发生。
02
我想刚好再梳理一遍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的呢?来看看我学心理学的路程:
2000年左右许晴和魏子演过的一部电视剧里有个场景是,通过画画可以分析一个人的心理过程,我记住了;
大学上新东方的英语培训班,第一次我听到了NLP这三个字,一个叫陈焕臻的老师分享他在澳大利亚学习神经语言学,即NLP,他还送我们每人一张安东尼罗宾的光碟,我第一次听到了成功激励学,那么新鲜,那么神奇,那个光碟随我去了北京。
2011年初恋失败,我跟同事说推荐我读书吧,她借给我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两个月我读了两遍,里面的练习做的好认真。后来张德芬推出了第二本第三本。。。。我全都买了,每一本都反复读,划重点,还把旧书送人,想跟他们分享我欣赏的内容;
2013年读到《秘密》,原来有个东西叫吸引力法则啊,好神奇。
我还是抑郁了,13年的冬天,情感,工作不顺,减肥三个月不吃米面,情绪低到谷底,那个时候知道了人长期不吃主食情绪会坏掉的,所以减肥整形的姐妹们,好看再重要也没有我们的健康重要! 医生的治疗就是开药,每一次都不会询问你的情绪,只关心药吃完了没,那个药对我来讲就是吃完嗜睡,什么都不想,清心寡欲。
我还在寻找心理学,去一个北师大毕业的咨询师工作室,他给我实施催眠,男性,第一次接触,我的防御心太强了,不能深入,后来在微博关注天下女人的海蓝博士,打电话咨询上课费用太贵了,几万起步,不了了之。
2015年我回到西安,16年5月份,我觉得人生不能就如此啊,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另外一面,一定可以找到方法。
微信搜的吧,NLP 三个字符,西安的一个心理学交流群,两个老师每周会分享一些小知识,每天就是大家的觉察分享,我觉察过三岁,五岁与父母相处的场景,到了12月份,我想要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怎么办?
群里认识的姑娘,包头的,有一天晚上跟我说,我的导师可以帮到你,推荐你吧,拉开了我学心理学的正式序幕----家庭系统排列。
她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余生都会感激!
2017年我开始家庭系统排列的学习,上工作坊,参加沙龙,学习群里的交流、分享、作业,好奇,迷恋,这世界上还有这么神奇的东西;老师们也很专业都是直接师从李中莹、斯蒂芬吉利根等大咖们;
同时张德芬微信空间里的课程学习了一大半,全年的音频课程听完;
2018年跟家排课认识的老师做一对一咨询和舞动学习,明显发现自己属于头脑型的人,思维很发达,身体很迟钝,那就补咯,冥想,舞动,即兴接触,催眠,按摩,儿童心理课程助教,整整一年,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点一点打开,做助教的时候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受孩子们的喜欢,成就感;
下半年开始线上跟北京一个老师学习叙事疗法;
2019年国学礼仪课程工作坊,意外发现礼仪和国学里面很多东西跟心理学如此相通;
2019年2月学习性心理咨询课,同时开始武志红平台音频课程;
中间还跑去上海学习玛雅天赋,那个老师也很神奇,跟安东尼罗宾、罗伯特清崎、约翰格雷等人学习花费超600万,还组织过尼克胡哲中国巡讲,比起天赋学,她让我开了眼界;
叙事疗法继续学习,各种线上课程,微信真是个好东西,国内国外的老师都可以网络学习,费用还低;
2020年礼仪培训和企业培训工作中,越发感受到心理学对培训的重要,规律真的是相通的;
2021得到听陈海贤的心理课,如果说之前都是流行派(市面最火的),我终于在陈海贤的课程里感受到了学院派的权威,开始思考学院派的价值。
五年时间,我尽可能的探寻心理学范围的内容,也在区分心理学和身心灵的界限,接触过能量学、塔罗、生命数字,很多内容,慢慢地开始有了一些辨识能力,有意识地往心理学专业上靠,也希望未来能够朝着普世的方向发展。
03
经常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小伙伴儿问我想学心理学该从哪里开始啊?我常常会推荐张德芬,就是先去看看她的书,是否喜欢,比较而言从我的成长过程看,张德芬是入门级,很容易唤起初学者的兴趣,同理心很强;武志红要小心,仅仅读他的书都很容易走火入魔,我中过两次,他比较剑走偏锋,有很强的个人的逻辑思路,容易被带着跑;那我现在的阶段就是希望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陈海贤、李松蔚的课程就比较喜欢。
从内容上来梳理,这五年用心理学把自己人生的方方面面重塑了一遍,从自我发展--内在小孩成长开始---与父母的关系--童年创伤--亲密关系---性能量--爱的能力----财富关系--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目标管理--内驱力-自信--自律。。。。。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在自己身上检验、练习,哪个好用,哪个无用都辨识过了。
这条路越走越热爱,越想要更深入,下一步希望也能学院派进修一下,更严谨!如果说一开始学习只关心某一个议题就像一个点;那后来研究背后的原因就连成一条线,现在希望再小的课程也可以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逻辑感很强!
心理学没那么玄乎,它本应该是个普世的学科,用朴素的语言传播处世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