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寿湖景区公园里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巴清丹砂”园,这是长寿最早的历史名人巴寡妇清的纪念园,一座仿制的微缩炼丹城池。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这几句语焉不详的记载使巴寡妇清蒙上了神秘而传奇的色彩。秦始皇为何要“客之”,又为何要给她筑“怀清台”?世人有很多猜测和分析。
巴寡妇清应该比秦始皇大不少,且晚年才被接入宫中“客之”,因此那些风流八卦的分析不值一驳。对于“客之”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巴寡妇清的夫家是巴郡的大姓豪族,与秦朝廷有着较好的关系,建立起了庞大的丹砂产业,生意兴隆,富甲一方,一度非常强盛,所谓“礼抗万乘,名显天下”,被后人誉为“丹砂帝国”。后来,巴寡妇清掌管家业的时候,在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程中贡献了大量水银,在修建长城的工程中资助了大量资金,表现出了更大的忠诚与殷勤。秦始皇因为她的贡献而了解她,因为了解她而敬重她。二是秦始皇对其母亲的淫乱行为深恶痛绝,有意“匡饬异俗”,重树风气,对巴寡妇清是真心的敬重。有力的证据是秦始皇封泰山的刻石有:“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巡游会稽的刻石有:“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洁诚”这类指向明显的文字。而筑怀清台则是具体树立榜样的行为,是相辅相成的旌表。因此,我确实是相信司马迁明确给出的原因:贞妇。看来树立模范典型这档子事,秦始皇也会,是咱们国家的老传统了。
巴寡妇清是巴郡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她是不是长寿人却多少有些争议,尤其是在现今争夺名人资源的背景下更是明显。渝东南多个区县都有人在争,彭水、黔江因出产丹砂而颇有争的实力。但无论是长寿还是彭水还是黔江都没有确凿的令人信服的证据。相对来说,巴寡妇清是长寿人的说法已被大多数人接受。这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传说的怀清台和巴寡妇清墓在长寿千佛乡的龙寨山上,且有实物墓地存在,颇得认可。另一个是唐初地理总志《括地志》有一条较为明确的记载:“寡妇清台山俗名贞女山,在涪州永安县东北七十里也”。唐朝的永安县就是现在的长寿区,治所在现今长寿区凤城街道永丰场。
但是,十几年前,重钢公司搬迁到长寿龙寨山,建厂施工前经抢救性考古发掘,鉴定传说中的巴清墓最早建于宋朝,而怀清台早已古迹无存。于是,巴寡妇清是长寿人的可信度就打了折扣,传说继续待考。
虽然另一条《括地志》的证据还在,且《括地志》具有官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这条内容又言之凿凿,被引用较多而流传了下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括地志》却早已亡佚,成书时离巴寡妇清的时代近千年,我们又能信其多少呢。好在《史记》的白纸黑字是实实在在的,巴寡妇清确实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其足迹应不仅限于长寿,或者彭水、黔江,而是更宽广的地域,渝东南各地都可以把她当作家乡人加以尊敬和爱戴。
从地图上测算,永丰场东北七十里正好在长寿湖附近。或许,长寿湖景区公园修建“巴清丹砂”园正是依据于此。无论巴寡妇清是不是长寿人,“巴清丹砂”园就在那里,表达了长寿人民对她的爱戴和崇敬,也给游人搭建了凭吊的平台。
我去过多次“巴清丹砂”园,不知哪次感怀深切,吟得古诗一首,录于此,以博一笑。
丹砂数世秦皇客,不见清台尘迹灭。
长寿湖边新筑园,但凭传说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