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山城
图文/草原警长
我坐在电脑桌前,在昏暗的灯光下浏览着过去的一幅幅照片,翻看过去一篇篇发黄的日记,我分明是在精心酿造一种情绪,一种魂牵梦绕的心境,将心定在昔日的温暖里。只因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充实得满满当当。所以不曾跟时间学会穿越。
也许喜欢一个地方就象喜欢一个人一样,那种眷恋是刻骨铭心的牵挂。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兴安岭深处的那一座山城,我的青春岁月就是在那里度过的,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不管走到那里,也难以扯去我对那一座山城的热爱。也许这种爱,就像深爱自己的亲人、深爱美丽的女孩一样,难以自拔。那座山城座落在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北部的历史名镇博克图:“博客图”系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单从这地名的起源,就会让你浮想联翩。可以想象,在那遥远的时代,这里是何等的水草丰美,麋鹿成群;河畔牛羊遍野,蛙声如潮;空中鸣禽啼啭,劳燕翻飞,呈现的是一幅山高林密、兽腾鱼跃的塞外风光图。即使是现代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这里的夏季仍然是林木葱笼,资源富饶,景色宜人。镇区,南面、北面群山巍峨,对小镇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博克图坐落在“塞外苏杭”扎兰屯与“中国森林之都”牙克石这条中外驰名的旅游线路上。这里东西走向的是公路、铁路两条现代文明大通道,而南北连绵起伏的群山带给人们的是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山,古木新柯,绿荫掩映;路,傍山而建,崎岖蜿蜒;水,穿镇而过,情韵依依。小镇因山而壮观,因路而开放,因水而娇美。
山水的灵性赋予这小镇既有北方原野的粗旷豪迈,又有南方水乡的润泽细腻。漫步镇区,呈献给你的是典型的山城特色。镇内地势南低北高,相差达400公尺。当地人称之为“东西沟,上下坎”。房屋建筑因地势高低错落有致。坎上飞檐斗拱,坎下门庭掩映,十步一景,五步一奇,有趣的是,镇内还存在多栋当地人称为“黄房子”的日伪时期的建筑,现在早已成为铁路的家属房了。院内大都生长着百年老树。从那些木制的有些歪斜腐烂的门斗可以想见,这些凝结着中国劳工血汗的建筑经历了何等的风雨沧桑。站在镇内的高坡上,举目苍茫,远处,那连绵的群山掩映在火红的晚霞里,近处的各类建筑镀上了一层金色的暮霭;直到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与浩瀚星河相辉映,让你真正体验“昼看山景夜观楼”的意境。
漫步于镇内街道,路两边树木高大耸翠,家家户户门前的人工河潺潺流水,那是辛勤的博克图人多年来巧夺天工,导引雅鲁河水入镇的杰作。昔日的博克图人不因拥有了一条穿镇而过的雅鲁河水而沾沾自喜,坐享其成,而是根据地势的高低起伏,街道的千回百转,巧妙地在路两边、房门前挖掘了一些人工水渠,用石头工整地砌好,再把雅鲁河水引进人工渠,让人们始终能亲水而居,依水而行。于是每家每户的门前小河上都搭建有一座或两座小独木桥,让住在这里的人们一出门就能体验到江南鱼米之乡的清爽、湿润。
这山水掩映的北国小镇!因了水的润泽,才汲草原之灵气,纳雅鲁之膏泽,籍兴安之来风,依北山之情韵;使跨越千年的古镇博克图,才生森林长野动物出野菜结野果,才产中草药多蘑菇有木耳,更出诗出画出才子出美女出情韵!
我站在雅鲁河畔,面对滔滔东流的雅鲁河水,不由得仰天发问,你千年不息,不息奔腾,可曾亲眼目睹小镇博克图的兴衰更迭?
我站在小站铁路天桥上,面对机声隆隆的钢铁巨龙,不由得仰天发问,你昼夜奔忙,东奔西走,可曾驮载起小镇那沉甸甸的历史?
我站在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面对高山怀抱的北国重镇,不由得仰天发问,你资源丰腴,物华天宝,何时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
博克图镇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史上曾经为“驿站”。铁路博林线与滨洲线在此交汇,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因大兴安岭的岭高坡陡,上下行列车经由此站,必须停车增加补给加挂机头。穿镇而过的铁路昼夜喧嚣,那隆隆的机车马达声,“呜!呜!……”的列车鸣笛声此起彼伏,让小镇不再安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似乎已经听惯了这些喧嚣,始终按部就班津津有味地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保持着淳朴、诚实、善良、勤劳俭朴的优良民风。
因博克图镇地势险要且多隘口,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苏联政府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大举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午后,苏联红军飞机轰炸博克图伪警察署、铁路医院、日本宪兵队。11日,轰炸守备队、西大营及日军车队,致使日军血肉横飞,死伤惨重。
8月12日,苏联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第36集团军一举攻占了牙克石、免渡河,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兴安岭铁路隧道突击挺进。为阻止苏军进攻,日军在隧道内埋设了1537颗地雷和大量的炸药,准备在苏军进洞后炸毁,但是,苏军前进的速度超乎日军意料,摩托化部队迅速抢夺并解除了隧道两侧日军守卫部队的武装,保住了隧道安全,13日黎明,苏军解除了博克图近千名日伪武装。
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5日,博克图地区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博克图,这个从远古时空走出的小镇,从历史沧桑走出的小镇,从战争硝烟走出的小镇,从动荡岁月走出的小镇,终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朝霞,沐浴在了灿烂的阳光下。
今日的博克图,仍然以大自然淳朴的风貌,迎接着现代化浪潮的惊涛拍岸。“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这座典型的北国小镇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我们面对它常常是一个小学生;也是一个休止符,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它的一草一木,甚至一块石头都会引起人的种种联想,因为它是一手牵着历史的中轴线跨越千年而走向未来的。
古老而年轻的小镇,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多少人不时从心底发出:博克图!我心灵的驿站!博克图!我梦中的呼唤
异地他乡我品味乡愁。总觉得博克图春天的目光,在我面前延伸,牵动着我的魂魄。也许走完天涯海角,也走不出这个小镇的心境。我就是在这清丽的山城美丽的季节与博克图的春天相识相爱的。我走过好多地方,大江南北,哪里的春天都不如这里的特别。
博克图的春天具有典型的大兴安岭特色,既是动物乐园,还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丰富的生物群落与大兴安岭独特自然环境,构成了别具一格的生态系统。博克图的春天是遁世的、纯真无邪的,张扬的是一种纤巧纯净、山水自然的色调。松柏长青、达紫香映山红,驯鹿,撮罗子,一座座平地而起的独具中俄特色的住宅楼……所有的物景结合在一起,形成博克图春天的色彩。那漫山遍野旖旎秀美的达紫香花,已雕刻在我的心中。这个山城的春天有我梦中融化的冰河:有我小说里描绘的芳草地;有我影集中聚焦的兴安岭;有我曾经魂牵梦绕的乡亲们…… 博克图的春天不打扮,自然、古朴,纯情。也许这种天然去雕饰,是一种令人平静、安逸的风景。不苛求,但却挺拔坚毅;无喧闹繁华,但却胸有成竹。
倾尽一个秋,只守着一个花季,飘落的秋叶,溢满思念。也许外地人到博克图,会在印象中和视觉中的新旧重叠的叙述中迷失方向。因为当年的博克图不是这个样子。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沈阳军区守备五师在博克图组建,从此山城沸腾了!部队组建给博克图带来了新的生机,军民共建成为两个文明建设主要基础,1982年博克图镇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军民共建先进单位。扎根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热爱北京,四边精神鼓舞了守备五师一代又官兵,数万官兵在这里留下美好的青春岁月。 1992年守备五师解散,现在守备五师的这些老兵们和博克图的老百姓越加的感到那个曾经年轻的部队,是那么的留恋,是那么强烈的值得回忆,部队没了,曾经这里战斗的老兵们,他们却怀念那一片山,那一片林,那一洼溪水,那不知存在于否的营房,还有他们曾经饮过水的那口井,老兵们多么想想回去看看,看一看他们青春岁月曾在那里流淌,他们青春的脚步曾在那里荡漾,他们年轻的气息曾经让那里的空气活跃,绿色军营、冲锋的号角、让边锤小镇更加激昂!几十年过去了,一切都静了,都没了,那山,那林,那水,还有那人依然,可它和他们谁还能理解这些老兵的情怀?现在人依旧、水依旧、山依旧、春天依旧。不变的是那重感情、仁义善良的博克图的老百姓,美丽、善良、淳朴的面孔依然刻于心中。若干年来我才发现,博克图的春天如此令我眷恋。博克图的春天,达紫香花染红千山万壑,杨柳、白桦梳弄秀发,落叶松睁开葱绿的双眸,南北河调好被冬天夺走的琴弦,百花争相斗艳,如有兴趣还可以远足出猎。现在这里已经成了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全国各地成千上万人来旅游观光,体会美丽山城曾经的辉煌。
参考资料:博克图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