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疮痂病
主要危害茎、叶和果实。病叶早期在叶背出现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展近圆形或连结成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粗糙不平,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后期干枯质脆。茎部先出现水浸状褪绿斑点,后上下扩展呈长椭圆形,中央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病果表面出现水浸状褪绿斑点,逐渐扩展,初期有油浸亮光,后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木栓化、直径0.2-0.5厘米大小近圆形粗糙枯死斑,有的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形大斑块,果柄与果实连接处受害时,易落果。
病菌随病残体在田间或附着种子上越冬,第二年借风雨、昆虫传播到叶、茎或果实上,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危害。高温、高湿、阴雨天发病重,管理粗放,虫害重或暴风雨造成伤口多,易发病。
二、软腐病
为害茎秆,也为害果实。茎部多从整枝伤口处开始,继而向内部延伸,最后髓部腐烂,有恶臭,失水后,病茎中空。病茎维管束完整,不受侵染。果实被害果皮完整,内部果内溃烂,汁液外溢,有恶臭。
病菌寄主范围很广,除为害茄科蔬菜外,也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等一些蔬菜。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菜株生长期间,随昆虫、雨水、灌溉水等传播,从伤口侵入。为害茎秆的,多从整枝伤口侵入;为害果实的,主要从害虫(如烟青虫幼虫)的蛀孔侵入。病菌侵入后,分泌果胶酶,使寄主细胞间的中胶层溶解,细胞分离,引起软腐。
三•细菌性溃疡病
番茄溃疡病的病果幼苗发病始于叶缘,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使病株矮化或枯死。成株发病,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有时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萎蔫;后期病茎杆上出现狭长的褐色条斑,上下扩展,下陷或开裂,病茎增粗,常产生大量气根,茎内中空或呈褐色,有臭味散出,严重时植株枯死。多雨或湿度大时,菌丝从病茎或叶柄中溢出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污状物。幼果受害后皱缩、畸形、发育慢,青果上病斑圆形,外围白色,中心粗糙黑色,萼表面生坏死斑,果面可见稍隆起的“鸟眼斑”。
番茄溃疡病由棒状杆菌(属细菌)侵染致病。病菌最适宜生育温度为25-29℃,生长温度范围为1-33℃,高温、高湿、连作、排水不良利于该病流行。
四、细菌性髓部坏死
细菌性髓部坏死发病初期嫩叶褪绿,严重的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伴随着下部茎坏死,病茎表面初生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变硬,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成黑色或出现坏死,维管束褐变,这些病变多发生在植株外部无病变的地方,髓部发生病变的地方则长出很多不定根。生产上当下部茎被感染时,常造成全株死亡。湿度大时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
与溃疡的区别在于髓枯病外部无明显的病变。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严重时病茎表面呈黑绿色,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成黑绿色坏死,湿度大时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别于溃疡病。病茎髓部坏死处无腐臭味。
转自天宝农业技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