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迁与发展始终无法磨灭我根深蒂固的回忆。今日烟雨蒙蒙,我独自一个人撑着雨伞,走进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回忆起一个个温馨的场景,和外婆一起的日子,被爱包围着的日子,如今这个爱的接力棒交到我的手上,肩上心理时常觉得沉重。我再次走进这个轻盈的少年时代。家乡,根植这里!
我的寻根之旅由这里开始,去看望月子中的表孙后,我懵了,完全搞不清这是哪里,我一路脑补东张西望拿出百度地图比划,我决定好好坐标我的记忆。
我的母校一中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取名镇龙楼,牌匾是考古学者从土里挖出来的。当时高二的时候的我还为庆典做了礼仪小姐。我在这度过了六年的学生生涯。现在怎么变幼儿园了?
爸爸的单位—体委变成公园了,老韦的小时候房子的旧址变成刘永福抗越战争历史画卷。
我家这栋楼还在,说拆一直不拆,还写着危房字眼,楼梯口已被封住。站在我家阳台下伫立已久,阳台上还有我家的旧脸盘,窗帘烂成丝缕飞出来。那是我外婆的房间,我的房间,我爸妈的房间。我仿佛看见我们一家四口出现在阳台上,房间门口。如今一切已成回忆。而我只是站在原来楼道口。二楼宗慧敏,她家经常吵吵闹闹鸡犬不宁,几十年都没见过她了,小时候总一起玩,很大方很真诚喜欢跟我分享东西。四楼的韦莹,我儿时最好的朋友,一直都有联系。。。。很多很多。
人民广场,已是开放式,我小学时上体育课跑四百米的地方,跑得很快,终点后脸青呕吐的。每次四百米考试都是我灾难的一天。我曾也代表学校参加田径比赛哦。对面是我的母校四小,经常横跨人民广场从缺口跳下去抄近道。有次还看见迄今唯一一次龙卷风。
中山公园变开放式了。以前收费的,现在免费了。楼梯由石头变木的 ,湖,栈道由石子路也变木的,一切看着都很崭新,但由于是绕湖的,他的整体格局都没变。
一二马路还是当初一模一样,一点都没有变化。熙熙攘攘巷子和街道,古老陈旧却充满人情味的骑楼。几个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回头看我,我对他们微微笑,有种少年离家老大回的感觉。
鱼寮西街口,修锁头的叔叔还在,年轻叔叔变老叔叔了。
我的根一直在这,这是个离别的老钦州的情怀。河的对岸是新区,很开心看见家乡新变化 ,但我却不认识,我以前没来过,它不能让我有任何回忆。我是不是比一般人都要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