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锋: 我们下面要谈的是关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问题,其实也就是一个读书方法的问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提法有很多的优点,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做笔记。把阅读的一些东西开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记忆,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样你就会加深对整个阅读信息的一个理解。 如果联系了我们阅读的各种方式,会发现动笔的必要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阅读方式上来看,并不是说每种阅读方式都要动笔,强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时候它是有限定范围的,而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做笔记的多少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动笔的程度,怎么样动笔,是需要教师引导的。动笔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说落实到写作。我们承认读写要结合,但不是说阅读的唯一目的就是写作。任何一种办法都不是包打天下,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理会它运用的层次和范围而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在任何场合都要用的。
杜娟: 我觉得自从小学语文老师知道有这么一句话存在以后,课堂上就大量地去用它,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公开课、优质课拿来必用的东西。当然我觉得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他的成长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就像孩子去学习一样,他要先有一个模仿的过程。但老师们不要把它当作任何课堂上都可以拿来教条主义地去传达给孩子,老师首先得有这种观点。
李怀源: 不动笔墨不读书,它背后让你动的是什么。不管是汪老师刚才说指向于写作也好,还是本身就是指向阅读也好,我觉得你动笔的背后是要动脑。
杜娟: 对,一种思考。
李怀源: 动脑就是要思考,思考就是要用到思维,其实我更认为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它动笔墨背后是动脑,然后留下来这些东西其实是自己思维的痕迹。所以说我个人认为不动笔墨不读书它的本身是要思考,语文老师在教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学生动笔墨是要你动脑思考,如果你没动脑可以不动笔墨,因为你动笔墨是一个表面化的东西。 我觉得何时动,就是说初读的时候动哪里,要动不懂的地方、不理解的地方,再读的时候可能有新的想法。我觉得这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告诉孩子,你在某一个阶段向哪一个方面去动你的笔墨。 还有一个何处动,我个人认为其实也就是两个,一个是你读不明白的地方,不理解的、非常有疑惑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一下;再一个是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动是在这个课堂上练就你学习的本领,为了以后的不动。因为它有一个思考的价值,你一定要通过思考来练习你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的提取能力、分析能力、检索能力,甚至分类的能力,理解的能力,这些都要有,所以说你是要在这里边练就的。
汪锋: 对,这个其实就是说我们对于这个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到一个更细致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存在对读书的理解问题,你不能把学生所有的读书都变成一种模式,这样就会把读书丰富的意义给消解掉。 我们动笔墨其实是一种方式,它很显然受制于你读书的目的,以及你读书程度的深浅。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开始的时候你要帮助他掌握一个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话,可能动笔墨的地方还是有一些固定的模式可以教的,但是你一定不要把孩子教死了。今天对这个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觉得是一个比较深层次的探讨,像怀源、杜娟老师提到这些问题,他们的理解对我们都很有帮助,所以我们希望他们前面这些抛砖引玉,对各位一线的老师有所帮助,然后在自己真正教的时候不是把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是当作简单的一句格言来批评学生或者来表扬学生,或者是鼓励学生,而是说真正地把这句话用到他合适的地方,这样真正帮助我们学生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的技能和一些基本的理念,这个问题我们就先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