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是一年前开始接触“断舍离”,自从开始断舍离,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里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整齐,我的衣柜开始越来越有品位。
书中是这样解释“断舍离”,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这一年多来我自以为自己过上了断舍离的生活,并一度憧憬极简的生活模式,为了标榜自己是极简主义者,我从网上看了很多视频,文章,只要是与断舍离有关,只要是极简的字眼,绝对逃不过我的眼睛,一概打开细细阅读,即便是关于空无一物的房间装修,也是看的津津有味。
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也增加了扔东西的力度,以前不舍得扔的东西,现在只要是想到断舍离,想到极简主义,全都是扔掉,毫不留情。
我的家里,居然也做到了空无一物,整整齐齐,很有一种满足的感觉,打开我的衣柜,也是很少的衣服,都是自己喜欢的。
就这样很长的时间里,我沉浸在自己断舍离的成果里,我为自己做到了极简的生活而感到骄傲。
直到今年天气渐冷,我想到去年购置了一件驼色的大衣,想着拿出来试试,可是翻完了所有的柜子,我没有发现它的踪迹,难道被我断掉了吗?好吧,再买一件吧!于是,逛了很久,准备再入手一件差不多的,双十一因为自己缺少这样一件衣服,便成了我理所应该“剁手”的理由。
有一天,老公跟我说,每个月你的信用卡都需要还很多的钱,你看看自己都买了些什么?不会有人盗刷吧?
一句话提醒我去看自己的购物清单,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去年冬天我居然买了四件毛衣,两件大衣,两件羽绒服,四条裤子。可是今年呢?我居然仍然没有衣服穿,衣柜里还是以前的两件大衣,裤子还是以前的两条裤子,毛衣还是以前的两件,羽绒服倒是留了一件,去年购置了一大堆的衣服,今年只剩下了一件。为什么会这样?剩下的衣服去了哪里?大衣呢?羽绒服呢?裤子呢?毛衣呢?答案是全都进了垃圾桶,全都进了捐物箱,再看我今年的购物清单,目前为止,买了两件羽绒服,一件大衣,为什么我会如此冠冕堂皇地给自己一个购物的理由,为什么?因为我没有,为什么会没有?因为断舍离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没有”和“空无一物”的假象。
直到此刻,我发现我用错了断舍离。我把“断舍离”当成了一个工具,当成了自己毫无节制地浪费的工具。因为断舍离,我不再犹豫着扔掉是不是浪费,因为断舍离,我可以在“买买买”下仍然保持“空无一物”的假象。因为断舍离,我可以为自己再买有了一个绝好的借口。
我怕是误解了断舍离,我怕是用错了断舍离,断舍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沉浸很长时间,我思考出问题的原因,直到我重新解读“断舍离”,的意义,我才恍然大悟。“断舍离”要先做到“断”断掉欲望,其二才是“舍”,舍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喜欢的东西,不适合的东西,最高层次的是“离”=不买,不购置新的物品,保持自己生活基本需要。
如果不能做到“断”,不能做到“离”,只是一味到靠“舍”来保持自己的空无一物,怕只是一种极度浪费,而不是现在推崇的极简生活。
断舍离,是三个层次的要求,在无法做到“断”的时候,切莫一味地“舍”,否则和“断舍离”的初衷便会大相径庭。
想明白了原因所在,我开始重新着手自己的“断舍离”生活,这一次要先从自己的欲望着手,做好自己的“断”,如果不做好“断”,一切舍弃都是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