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和三抗
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简称双抗,英文简写DAPT。
双抗,最常用的组合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双抗,即:阿司匹林+血小板P2Y12受体阻滞剂。
三联抗血栓形成治疗,又称三联抗栓治疗,简称三抗。
三抗是指:一种血小板P2Y12抑制剂 + 双抗治疗。
最常见的三抗组合是:利伐沙班 + 氯吡格雷 + 阿司匹林。
血小板P2Y12受体阻滞剂,通常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
双抗的作用
双抗能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此外,有证据显示,双抗还可预防支架植入部位远处的缺血事件发生。
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双抗可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例如: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下文中简称为“本症”。
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所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应接受评估,目的是确定:患者能否接受溶栓、和/或取栓,来时实施再灌注治疗。
并且,在溶栓治疗后的24小时内,不应单独、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栓药物。
否则,只要没有禁忌证,就应在确诊“本症”后,尽早启用抗血小板药物,甚至可以在评估完成之前就开始。
“本症”急性期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对于大多数的、无抗凝需求的“本症”患者,初始方案如下:
→对于低危TIA、或中~重度脑梗死患者,启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
→对于高危TIA、或轻度脑梗死患者,启动双抗治疗3周。
→若“本症”患者合并房颤,推荐抗凝药进行再次脑梗死的预防:①TIA患者可立即开始抗凝治疗②对于梗死面积大、有症状性出血转化、或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通常推荐延迟1~2周再抗凝。
“本症”急性期后的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在“本症”的急性期之后,如果没有抗凝指征,应继续使用单抗治疗,预防再一次的脑缺血发生。
长期使用双抗治疗,不被推荐!但是也有例外:
特殊调整
对于症状性颅外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般推荐①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进行阿司匹林单药治疗②推荐在颈动脉支架术前进行双抗,并在术后持续双抗治疗30日。
对于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70%~99%的患者,建议给予TIA患者、或轻度脑梗死患者,双抗治疗90日。
超长时程的双抗
长时间使用双抗,一般不被推荐!但是也有例外:
12个月双抗
对于大部分植入了冠脉内支架的稳定患者,推荐双抗至少6~12个月,而不是更短的疗程。
30个月双抗
对于最初接受了6~12个月双抗、且无明显并发症的稳定患者,建议继续再进行18个月的双抗治疗。
如果特别担心出血风险增加的、如果出血风险大于缺血获益,则可在6~12个月后,停止双抗。
三抗、三联抗栓治疗
那些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且需要抗凝的患者,需要接受抗凝药+抗血小板治疗组成的抗栓治疗。
推荐大多数患者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也称为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而不是华法林。
对于大多数患者,出院时推荐使用口服抗凝药 + 氯吡格雷,而不是双抗。
例外情况是,血栓形成风险高的患者,可使用三抗治疗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