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和自己说话

你平时会和自己说话吗?这些看似寻常的“自言自语”,有时会成为情绪的开关、内心的镜子,悄悄塑造着我们的情绪、行动,甚至影响生活的走向。

只需改掉几个“惯性用词”,换一种更温和、更积极的方式自我对话,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旺”自己,以下这些方式,建议你试试!

1 改变“不应该”句式

很多时候,我们和自己对话时,会不自觉用上“不应该”这个词。比如,“这次考试我不应该考得这么差”“我今天早晨不应该起晚”。

“不应该”的背后,其实藏着对自己的否定,好像我们做错了什么,或做得不够好。但其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更像是一个可以不断优化的过程。

试着把“我不应该起晚”换成“我可以起得更早一些”,把“我不应该考得这么差”换成“我还有进步的空间”。对自己说更加正面、温和的话,就是给自己少一份批评与否定,多一份理解与鼓励。

2 避免“强制要求”的词

有时候为了激励自己,我们会说“我必须”“我一定要”。然而,这样强制性的语气,反而容易让人感到压力和束缚,仿佛做不到就是失败,无形中把任务变成了“威胁”。

不妨试着用更轻松的方式描述任务, 比如与其说“我今天一定要跑完 5 公里”,不如说“我今天试试能不能跑五公里”。

当语言柔软了,心态也会变得从容,行动起来也更加轻盈。

3 避免给自己“贴标签”

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无意间给自己贴上标签,比如“我天生内向”“我很笨”。这些标签就像无形的框,限制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也阻碍了改变的可能。

与其轻易下结论,不如实事求是地看待每一次经历,在社交中紧张,不叫“我天生内向”,而是“我还需要时间适应”;考试不理想,不叫“我不擅长学习”,而是“我要查看一下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