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读复盘
今天是周五,<<少有人走的路>>精读第一期如期进行.好久没带过精读了,再加上最近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今天带领精读总感觉前半段没有进入状态.
这本书是外文翻译的作品,读起来还是没有武志红写的更能引发共鸣.本书是几十年前的作品,时代在变迁,再加上文化的差异,都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困难.
今天在共读的时候,有书友对书上的内容产生了质疑,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的书友水平在提升,尽信书不如无书,带着质疑来审视书中的内容是好的阅读习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质疑才能引发讨论和思考, 讨论和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到书中要传达的思想.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开始读的时候,只是了解了字面意思, 只有阅读过,讨论过,深度思考过,才能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真理.
今天在带领大家共同学习的时候, 我想带领大家回望自己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一些习惯性的反应模式, 通过反思自己的应对模式, 看见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一份觉察,一份成长,看见了,它就成为你命运的垫脚石;看不见,它就成了你命运的绊脚石.看见问题是痛苦的过程,学习本身就是反本能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是缺乏深度的自娱自乐.
今天在每个小结中都有小组讨论,公开发言,所以占用的时间比较多,没有完成既定的任务. 不过,我允许自己不慌不忙地带领大家共同学习, 不再赶进度. 从下期开始,要提炼内容,精简部分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提出好的问题是关键! 精准把握作者的写作逻辑. 哪些内容适合拿出来讨论,哪些内容适合一带而过, 共读的目标是什么?
共读和一个人阅读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每个人阅读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因为每个人的信息处理器不同. 通过她人分享可以给我带来启发,一个人看到一面, 十几个人就可以看到十几个面. 我们可以接纳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提升自己的内在空间,降低绝对化思维.
2、共读感悟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真理.我们只有接纳它, 面对它,超越它.人生的苦难,有时候沉重到我们难以面对,要么本能地逃避,要么视而不见.有些困难犹如大山横亘在我们面前,挡住了去路. 我们是像愚公移山一样的去把大山搬走还是视而不见,这是一种选择.
解决人生的问题关键在于自律. 什么是自律? 今天有的书友对自律的理解是,坚持早起,坚持运动,坚持学习,不暴饮暴食,保持身材等.
作者给自律下的定义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上面的自律的举例都暗含有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 冬天早起不痛苦吗? 坚持运动不累吗? 坚持学习不也是以积极的态度承受痛苦吗?
自律的第一个原则是推迟满足感.什么是延迟满足感?作者的定义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书中举了一个案例:一个财务专家,在工作中有拖延的习惯.在咨询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来访者拖延背后的动力,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直到讨论到吃蛋糕的次序,这个来访者是想吃奶油,后吃蛋糕. 这是先甜后苦的模式.在工作中,她把简单任务完成后,难的任务一直拖着不做.在主动选择承受痛苦还是回避痛苦之间,她选择了逃避.
她这个模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童年时,她曾经遭遇过不幸.亲生父母本来有能力照顾她,课时每逢学校放假,她就被送到养父母家中,从小就体验到寄人篱下的感觉,她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长大后她虽然很能干,但是自我评价却很低. 自我价值感低,所以她才不重视自己的时间,形成了拖延的习惯.
自律的起点是,我觉得自己是足够好的,我是有价值的.如何让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呢? 父母无条件的爱.”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像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
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孩子在童年是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安全感是自律的前提,如果一个孩子随时都可能遭遇遗弃,哪还有心思延迟满足,去自律呢? 及时行乐肯定是首选.
经过一番剖析,我好像对自律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自律是主动选择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的第一个原则是推迟满足感.主动选择先苦后甜的次序, 面对问题感受痛苦,解决问题带来更大的快乐.什么样的人具备推迟满足感的能力呢?那些被父母好好爱过和照料过的人, 安全感很足的人, 他们更愿意先苦后甜, 因为他们相信面对现在的痛苦,积极解决问题,可以换来更大的收益.
那些没有被好好爱过和呵护过的人,自我价值感低, 缺乏安全感,他们更愿意选择先享受,即可满足.面临人生的痛苦,他们要么逃离,要么视而不见,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有拖延症和自由散漫的个性,因为她不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宝贵,自己的生命很宝贵.
3.个人反思
以往我在面临困难的时候,选择停留在原地抱怨, 抱怨命运不公,遇人不淑,运气不好等.从来不主动作为, 不知道自己永远都有选择,现在的人生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已.
逃避问题的背后是无能感和无力感,无价值感. 我的前半生因为幼年的创伤, 被无力感和无价值感深深地困扰着. 无力感的表现是不论我多么优秀,内心力量依然很弱,内在还是个受伤的孩子. 无价值感的表现就是拖延,做事慢半拍, 无目标,不敢竞争等,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得,我的时间无价值,所以可以随意消磨.
通过持续的学习,不断的做利他的事情,用爱去回应一切.我找回了自己的价值感.我现在感觉自己足够好,特别有价值,我的时间很贵,我这个人也很贵, 所以配得一切美好,敢于捍卫一毛钱的权益.
今天中午一起吃饭,我付钱的时候,和老板沟通,因为我们等了接近一小时才上菜,希望她能给我们打个折, 老板让我用美团买券可以优惠20元. 如果我不表达自己的请求,就不知道用美团可以优惠. 因为我的时间很宝贵,你耽误了我的时间,理应适当的予以补偿.我的请求未必都会被满足,但是提出请求是我的事情. 我觉得自己有了独立的自尊体系,我的价值感不依赖于她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