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人与海,很小的时候在书中就看到过这个名字,老人征服大鱼的故事成为我们经常在作文中的例证,然而对真正的故事情节的了解却远不如我们自己虚构的伟大老人的故事要来的深刻。
年少时,尽管对事物的认知还很局限,但想象却天马行空,对离身边遥远的事物总是充满丰富的想象,有时候,思绪能够被一张插图带的老远老远。
记忆中对大海的认识,总是波涛汹涌,经常形容说我们的人生之路就像驶着小船在漫漫大海中航行的一样,深邃的海底是未知的世界,那里是神秘的世界。
所以就经常惊叹这个老人有什么高超的捕鱼技巧能够驶着一艘小船在大海中征服比捕鱼船还要大数倍的大鱼,在返程的途中对抗繁多的鲨鱼,听上去像是神话故事,但是这种想象伴随着我直到真正的接触到这本书。
透过小说的封面是长长的鱼钩下吊着一个巨型鱼骨,蓝色深邃的大海,尽管深邃,但却透着深邃的希望。
02
想要充分的了解一本书,就必须了解它的创作背景,越是伟大的著作,其背后的创作背景也注定不会平庸。
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创作了这本中篇小说,据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并在那里认识了老渔民福恩斯特。
1930年,海明威乘坐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是富恩特斯搭救了他,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富恩特斯成为海明威游艇的船长,俩人常常一起出海捕鱼或探险,直到1960年海明威离开古巴时才结束。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老人与海》同样印证这样一句话,老人孤身一人在大海中捕获大鱼的故事来自于富恩斯特这个老渔民曾经在大海中的遭遇。
海明威待在古巴的这段时间,捕鱼和冒险的经历为他的创作沉淀下来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在读这本书,海明威对捕鱼技术的描写,对海洋中的生物的描写,甚至是对深海中上钩的大鱼挣扎的描写,都生动到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似乎就化身成了一个老人,在这宽阔的大海上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搏斗故事。
海明威用百书全科式的文笔,把那用生命和坚守在那片海域上演的故事,塑造成了不朽的神话。
03
海明威开创了“冰山理论”和极简文风,构造的简短的小说篇幅当中,正如许多读者所说,情节似乎没有任何的起伏波折,然而这就是海明威的风格。
坦然自若的背后,不单单是老人在岁月积累中的那份平静,更是在波澜不惊的海面背后,蕴藏着生命的律动,那是一种希望,那生命的抗争,让读者陷入宁静,但却久久不能从宁静中抽身。
故事从老人和孩子开始,也从老人和孩子结束,生命在更迭,但梦想却始终延续着。
老人持续八十多天没有捕获到鱼,只有马诺林坚定的相信老人终将会捕获到大鱼,孩子身上有着老人的影子,固执和倔强。孩子从始终坚信老人可以捕到大鱼到继承了老人的捕鱼的行头,海明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孩子成为了老人心中力量的源泉,支撑着老人对梦想的坚持。
在我看来,马诺林是年轻时候的圣地亚哥,年龄没有消退的是老人对梦想的决心,这是一份初心,就像年轻的马诺林一直坚信的那样,年老的圣地亚哥一定会捕获到大鱼。
不同于许许多多的现代人,渐渐容易被现实生活所胁迫,于是放弃了最初的梦想,老人看着孩子似乎就在看着自己年少的时候,面对生活没有消减的是固执与倔强。
04
海洋中的蓝色,和老人眼球中反射出来的蓝色光芒一样,深邃幽暗,还有着几分神秘,但却存留着希望,布满皱纹的眼睛深处,尽管岁月留下了痕迹,但却异常坚定。
精瘦的老人,在大鱼上钩之后,一个人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与一条马林鱼搏斗了两天两夜,中途经受饥饿和抽筋,打破海洋中的宁静,自己鼓励自己,最终征服了大鱼,还征服了嗅着血腥味过来的鲨鱼,最终回到海岸。
这颠覆了对大海的想象,没有礁石湍流,没有惊涛骇浪,原来大海也能够如此包容,也能够如此平静,让每个人都拥有追逐梦想的可能性,尽管他是一个老人。
老人很清楚自己已经老了,84天未能捕获到鱼,甚至将来能否捕获到大鱼都成了未知的猜想,但是年龄能够代表什么了,他能击垮一个老人的决心吗?所以他才始终没有放弃去捕获大鱼,希望最终还是降临在这个老人身上。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丢失自己的梦想,好汉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