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无数次颠覆着人们的认知。从搜索引擎帮助人们快速查找这一基点出发,单人与单机互动,到对搜索结果的评价与应用即多人与多机互动,实现了技术与人们生活的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也在其中。无论是各大教育教学网站平台,还是各种基于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各种程序终端,都在影响着我们21世纪的教育教学,由此产生了新的理念混合式学习,它实现了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学生不再是教学的人偶,教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之上,作业的完成与评价可以即时发生,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才产生的。通过阅读由美国作者迈克尔.霍恩继编写《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一书,让我对混合式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建构主义理论层面,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情景认识与学习理论层面,学生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进行主动学习;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层面,强化信息连接和辨别的能力;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层面,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地位。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把传统教育转变为智慧互联、开放创新、个性化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和终身化,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型,能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1.网络与课堂相结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全体学生在同一空间使用相同时间进行学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仅凭学科特点和授课老师的教学艺术,对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将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不止教师一人,更多的学习资源参与其中,能够引导学生讨论和刺激学生进行思考:从问题出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以案例着手进行探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析,将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
2.分班与分小组结合
为了便于管理,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小班化教学和分小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是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训练以及逻辑思维培养的有效手段,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小班和小组中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群、QQ群、钉钉群、学习论坛等进行讨论和分享,使教学模式更加开放,学习资源从个人资源变为可反复使用的数字化共享资源。
3.进度控制与碎片化学习结合
网络学习模式既可以进行集中时间学习,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能够使学生通过视频直播、在线学习平台,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分享优质教师资源和学习资料,但与此同时,为了克服学习的惰性,需要有课程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学习进度的把控,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学习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推进,同时对学习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价反馈,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确保学习的深度。
4.个性化教学与终身学习结合
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即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与引导,而不是对学习者进行规训或片面的灌输。混合式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配合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学习潜能,同时,帮助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律意识,促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以致用,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混合式学习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育提供者掌握学员的学习规律,更全面地评价学员,从而个性化实施教学指导和干预,实现学习资源多元化,知识和能力建构的个性化,学习过程的交互化。
我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疫情期间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为了真正实现互联网加的混合式学习,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基于混合式作业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之一如下
混合式作业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1.作业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流程划分
①课前预习性作业:在学习任务前,要求学生自己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初步掌握新知识的一种作业类型。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新课内容,自己发现问题和认识学习的难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认知的基础。
②课中练习性作业:依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即时性的作业类型。有助于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训练和应用新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③课后复习性作业:在一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熟练应用程度的一种作业类型。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所学知识,并能在巩固、熟练的基础上,得到实际的应用。
(2)按照分层评价标准划分
①基础性作业:指对所学内容里最基本的知识和基础性技能的训练性作业,通过不同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检验是否已经知道或掌握所学内容。
②探究性作业:是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借助相关知识(已有的知识储备或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一种作业类型。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学会从不同角度和采用不同的方法认识问题。
③实践性作业:是在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解释生活现象的一种作业类型。有助于学生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技能、方法的应用水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按照提交与完成形式分类
①线上作业:指基于网络环境的通过平台或终端完成的作业
语音作业:指需要通过录制声音完成的作业,包括朗诵、阅读等。
视频作业:指需要通过录制视频完成的作业,包括演唱、舞蹈等。
②线下作业:指教师依据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的非网络环境下的作业。
书面作业:指基于纸和书写工具的作业,包括抄写、作答等。
实物作业:指基于设计和创造性的作业,包括绘画、制作等。
(4)按照综合标准分类
①项目化作业:项目化作业源于项目化学习理论,该理论基于实践,聚焦跨学科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进一步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使我们的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项目化作业注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帮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燃起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品质,主动建构学科知识系统,加强合作交流,提升责任担当,真正学会学习,提升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②探究式作业:探究式作业来源于探究式教学理论,该理论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探究式作业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
探究式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背景材料及已知经验,通过创造性思维,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习惯,逐步形成知识探究的科学方法与技巧。
③体验式作业:体验式作业源于体验式教学理论,该理论强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作业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完成作业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作业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2.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2)学科核心素养(英语、数学和政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③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3.混合式作业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①项目化作业与核心素养提升
项目化作业的构成包括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评价与反思。有五点需要注意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每一个项目都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有挑战性的问题。
真实性的环境:项目应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思考和观察。学生要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利,包括制定计划、修改计划等。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问、寻找资源、应用信息、再进一步提问的学习环境。
重点的知识技能才能提升核心素养:项目式作业是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目标而存在的。因此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需要自主学习并运用标准化的学科知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锻炼合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反思与修改:老师和学生一起对所学的知识点、项目完成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和反思,找到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学生通过反思中得到的反馈不断修改项目内容,或完成项目产出的迭代。
公开展示:学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向班级成员演示研究的成果,提升学生的担当和社会参与。
②探究式作业与核心素养提升
探究式作业实施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想、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思考与结论和交流与评价。)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
问题性:问题是思维演绎的动力和催化剂。教学中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不会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不会有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探究——发现学习也就无从开展。因而问题是探究式作业的关键和核心。
主体性:探究式作业是将学生置于认识的主体地位,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师是学生探究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因此探究式作业是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突破口。
过程性:探究式作业注重学生对结论获得过程的探索,通过强化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原理,而且获得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③体验式作业与核心素养提升
体验式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具体操作为: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向导。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事物,积极思考问题,动手操作。教师可以通过电教媒体,实物、挂图、现实的问题、趣味资料、游戏、音乐、生动的语言等手段,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架起学生已知经验、情感与作业内容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这一操作程序中,探究的问题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自己提出来的,解答疑问的方式是师生共同商量的,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在已知经验的触碰下,共同合作探讨出来的。让学生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
实践创新,提升能力
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模仿不是在强化的基础上发生的,而是在正常的环境中发生的行为习得模式,因此,应多创设实践活动。人的活动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建构的过程。建构过程又是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当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望和创新潜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方面的体验、领悟与创新性学习,就能获得直接经验与成功感,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以语文学科为例,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设计广告词、宣传标语,模拟现场,编演课本剧等。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人物心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