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母亲一直都是一个胖子,脸胖,身子胖,肚子也胖。
母亲今年60多岁了,有人说“千金难买老来瘦”,我每次都劝她晚上不要吃那么多,而她总是说:“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呀,我就是喜欢吃米饭,晚上不吃两碗饭,我心里慌。”看看,这就是我的母亲,说话永远带着一股稚气。
母亲好像一直生活的比较单纯,年轻的时候有父亲,老了,背后有子女。所以,母亲没有试过一个人坐公交车,不会自己去银行办事,甚至智能手机也不会用。
父亲去世后,母亲学着跟别人合伙做生意,但是她没文化,钱被骗得一干二净。钱没了,母亲竟还爱上了打麻将。曾经,这是母亲最讨厌的一项活动,因为父亲在世时为了应酬跟别人打麻将,经常彻夜不归。
本就风风火火的母亲,为了打麻将,性子也变得更急了。周末的时候,我们早上十点钟才吃完早餐,11点母亲就做好了中午饭,催着我们吃,不吃还要被反复念叨,因为她12点要赶着打麻将。她的大女儿我的姐姐一家如果周末来家里做客,晚饭刚吃完,母亲就会催着姐姐让她尽早回家,从六点催到八点,美其名曰担心晚上开车不安全,然后姐姐一走她又去打麻将了。
母亲的心里藏不住一点事。如果第二天有事情要做,即使不是她自己去做,只要提前告知了母亲,那么母亲晚上就会辗转难眠,早上五点多,就会起来乒呤乓啷的开始做早餐,六点多她就会把我们叫醒,虽然我们自己已经定好了七点的闹钟。她就是这样,急急忙忙的,不能给人一种安宁恬静的感觉。
不知是不是心宽体胖,母亲一直活得像个小孩。年纪这么大了,没有一点岁月的沉淀。她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一切任着自己的性子。当她心情好的时候做错事儿,你去说她,她会笑着应下(随后也没改),但是当她心情不好时,如果她的错误被你发现,你去说她,她就狗急跳墙了,然后还把你骂一顿。说实话,跟这样的母亲相处,我经常会忍不住发脾气。我不喜欢她跟别人聊天时不顾虑时间场合,嗓门大得成噪音;我不喜欢她的手机音乐,外放那么大声,耳朵都要震聋了;我更不喜欢听着她总是跟别人家里长家里短的,说来说去都是那么一点事儿。
于是我开始嫌弃她,嫌她做菜咸了,嫌她搞卫生不精致,嫌她说话不动听,没有说服力。甚至当她跟我说她疼得难受时,我也觉得她是作,自作自受。只因她这疼也折腾有两年了,陆陆续续也去过几个医院,看过几个医生都没有查出问题。
她疼得实在不行,住院了。拿着报告书,看着报告书上写着的极恶性肿瘤,我突然间脑子轰鸣,泪如雨下。我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儿,母亲却是一个好母亲。她粗俗,有一堆毛病,但她从来没有亏待过子女。
父亲去世时,母亲那时才30多岁,不管别人后来给她介绍多少对象,她从来没想过要改嫁。她害怕改嫁之后,她的三个子女过得不好,于是她宁愿自己起早贪黑赚钱宁愿一辈子不再嫁人。
母亲很爱惜这个家,不管多艰难,她都努力扛着,我们三个子女不仅健康长大,而且都读到大学毕业才找工作。
母亲在家务活上真是一把好手。她好像一辈子都在为我们的饮食操心。姐姐毕业刚工作,母亲去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我参加工作,母亲又马不停蹄跑到我这里,陪着我慢慢习惯。那时,分散几个地方的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深厚,每次分离,都是眼眶通红,依依不舍,心里不断想着:“不想再受这种折磨了,我们以后一定得想办法住在一起。”母亲更难过,她总是念叨着:“顾得了这个,顾不了那个,你们都住在一起就好了!”
我们三姐弟好不容易都呆在了同一个城市,我们工作,母亲照顾我们。期间,我们结婚、生孩子,我姐的俩小孩,我的小孩,都是母亲一手带大的。我怀孕时,我的母亲带着我姐的大娃陪我住在宿舍,那时大娃还不到两岁。我妊娠高血糖,母亲一天给我煮六顿饭菜,吃完了又带着孩子陪我去操场散步。那时我的宿舍在五楼,没有电梯。
小孩出生之后,我继续上班,母亲帮我带娃,加上姐姐的大娃,每天还要煮我们这些上班的人的晚餐。那几年,我们住六楼,没电梯,菜市场不近,过去需要经过一个长天桥,每天母亲用一辆儿童车推着一个小孩,牵着另一个小孩出发,回来时两个小孩都挤坐在推车上,推车扶手架子上挂满放满了食物袋子。我佩服我的母亲,周末的时候我曾试过,推一个娃车上再挂几个袋子上天桥时我已经气喘吁吁,到家楼下再上楼时就完全走不动了。我问母亲累不累,母亲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累!”
家里亲戚都夸赞母亲能干。孩子大了,母亲终于可以歇歇了。母亲反而浑身不舒服,不是这疼就是那不舒服,中间陆陆续续也住了几次院。这次住院,持续一个多月,从深圳到广州,母亲足足瘦了十多斤,好在手术很成功。
老公不止一次感叹:勤快的老妈养成懒惰的女儿。母亲却不赞同。在母亲的心里,没有什么比子女更重要。母亲做完手术之后,抵抗力减弱,皮肤过敏,稍微碰一下水,就会浑身红痒,一痒就抓,越抓越痒。但是,当我的身体出现不适,母亲即使再痒,都忍着给我做饭洗衣,搞卫生。母亲还特别喜欢买金,她说她没有家传的东西可以留给子孙,只希望子孙们到时能有一些金子膀身。
住院时,母亲不断祈求上主,赐予她康复的力量,她说,她不想拖累子女;她说,有伤痛都让她一人承受吧;她说,咱们这个家要好好的!其实母亲一直都这样,改变了心境的是我。在柴米油盐的俗世生活中,我渐渐忘记了母亲的付出,忘记了母亲的好,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女儿的本分。
我还记得刚毕业参加工作时,母亲过来照顾我的那个月。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加班到十点多,我走在幽静孤寂的校道,抬头看到我住的那间宿舍,透过窗子,有一盏灯亮着,母亲在等着我呢。我突然心里涌起一股温暖:因为母亲,宿舍成了家;母亲在,家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