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内向的我在孩子读一年级时,为了能兼顾家庭和工作,体验了半年的保险销售工作。过程苦中有乐,咦?有很多现成的销售话术啊!哦,就算背得烂熟也没用!这次尝试,让我看到许多优秀的同行,开朗外向,不仅为销售业绩的排名骄傲,与人交往赢得信任就是他们的乐趣所在。更让我坚信自己的失败都是因性格不适合。后来找工作,都避开了营销相关的职位。
读了《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才意识到,外向者在销售中也有劣势,他们倾向于频繁和密集的沟通,容易给对方带来压力。且大约一半的人属于内向型性格,这一半人不一定会喜欢外向推销者的典型方式。其实,销售专家既有内向者又有外向者,他们共同点是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并能够扬长避短。
《性格拼图》作者西尔维亚·洛肯,语言学博士,是德国知名的性格咨询专家和权威训练师,2012年登上《明镜周刊》封面故事,并于同年获得德国“年度最佳演说者”殊荣。另著有《内向心理学》、《内向高敏者》。
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内向还是外向,遗传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性格的形成,身为当事人,拥有多少自主权?作者在引言中写道“影响性格的第三个因素,同时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通过自由意志做出决定的能力,选择对自己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
一、真正的性格形成于自我实现的过程中
一向与世无争的内向者在会议上通过一次具有攻击性的发言,公开警告他的某位同事注意分寸;一位外向性格的人突然沉默寡言,深居简出。某些时候,在特定情境下,我们可以脱离原有性格倾向,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安格拉·默克尔原本是安静的物理学者,因国家现状和周围环境令她感到,投身政治结构建设比“符合内向性格”的研究工作更重要更有意义,而成为德国总理。许多有影响力的知名人物如特蕾莎修女、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都是内向者。
美国科学家布莱恩·拉图的“自由性格理论”,解释了个人意识对更有意义的目标和活动的追寻,也塑造着我们的性格。
二、内、外向性格的重要差异
成功的公众人物里不乏内向者,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并非仅依据他的言行。内向与外向的主要差异在于以下两点:
1、对刺激的敏感度
外向的人着迷于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刺激,经常从与他人的交流和环境推动力中获得能量和生活乐趣。
内向的人更容易受到过度刺激,喜欢且需要给自己保留一些安静的空间。他们从安静中恢复能量。
聚会上与大家谈笑风生的人未必是外向者,聚会后觉得很累,必须要独自静静才能恢复的一定是内向者。
2、追求风险还是安全
内向者自我保护意识更强,普遍较为谨慎,喜欢与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外向者热爱挑战和冒险。有时为了获得奖励,不惜牺牲珍贵的财物和人际关系。另一个鲜明特点是他们“兴奋的能力”。
对内向者而言安全第一,对外向者来说“没风险就没乐趣。”
三、充分利用性格优势寻找自我定位
为了从事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事”,内向者和外向者都可能进入陌生领域,只要注意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都能获得成功。内向者在销售沟通中,有五个优势:
1、善于倾听
内向倾听者能给对方足够的关注,他们记住顾客的话,并从中筛选出重要信息。
2、安静
安静的人能在销售对话中给顾客足够的空间,让顾客自己做决定。内向消费者特别喜欢这种销售人员。
3、善于分析
良好的分析能力使内向销售者能够将顾客说出或流露出的需求整理,并准确描述出来,这是提供服务的出发点。
4、有毅力
在等待顾客做出最终购买决定的过程中,他们不轻易放弃,平和而有耐心地保持沟通。
5、有同理心
没什么比同理心更能体现“服务”二字。只有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才能更好辨别和照顾客户的需求。
销售,是通过恰当的交流传递给客户积极情绪,影响他们的潜意识,让顾客获得安全感,乐意完成购买行为的过程。成功的、内向的销售专家正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做出了不俗的业绩。原来,内向不适合推销只是我逃离保险业的“借口”,更多由于当时的我内心对它的偏见。
侧重于实用的《性格拼图:如何拓展自己的舒适圈》告诉我们:性格并非不成不变。它更像是位于“内向—外向”两个极端之间的曲线,区别仅在于更靠近内向还是外向。我们可以根据环境和专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发挥优势重塑自我,使个人发展不再受限于性格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