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于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题记
花了6天时间,我读完了梁晓声先生的《人世间》,全书三卷本,共一百一十五万字,《人世间》是一部有年代感的作品,周氏三兄妹是新中国的第一代人,作品从他们走进社会的20世纪70年代初写起,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时间跨度长达近50年。周氏三兄妹三足鼎立,支撑了这部小说的内部结构。而这近50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百姓生活从贫困走向富裕,社会文化由贫乏走向多元。当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与每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前所未有的人间奇景。
在《人世间》里,近50年出现过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工农兵上大学、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热、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大社会动向和重要社会现象,被一一得以艺术呈现,并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对小说中的各类人物产生着深刻影响。
读完整部书,脑海里出现了波澜壮阔四个字。中国近50 的场景一一展现在眼前。但也对小说中塑造出来的周秉昆和周秉义两兄弟产生了钦佩敬意。
周秉昆,一个工人阶级的工人,自己都在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却偏生一副热心肠。初读,给人一种不自量力之感,也是很难喜欢的起来。原因有二,一是他的婚姻让我觉得难以接受。当初一出场就是唯唯诺诺的样子,自己家庭也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用贫困来形容,可是他却为了爱情竟然窃取家里祖传的手镯,贱卖以接济郑娟一家,一个被强奸怀了别人孩子的女子起了色心,甚至产生了娶她为妻的想法,而且他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随着阅读,了解了郑娟为周家的牺牲,以及后面他们婚姻的顺理成章,我才慢慢改变了对郑娟的看法,她的确是一个隐忍、坚强、乐观、善良、易于满足的好女人,好妻子,我也深知那件事她是受害者,不应该对一个受害者予以指责,因为那不是她的错。这一点上周秉昆和他的父亲周志刚做的挺好的,我的看法有点世俗了,对郑娟不公平。第二点,周秉昆自己家都一团糟,困难重重,可是他偏富有助人为乐精神。朋友有困难,真的是自己比朋友还急,各种寻求帮助,甚至自己家不是很富裕的时候,慷慨的将姐姐和哥哥送的年货分给朋友们。依我的观点,大概是不会这么做,所以我在想,真的有人会这么善良、重情义、有担当的人吗?后来我想明白了,文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小说中看到了底层人民那种抱团取暖、守望相助。熬过一道又一道的坎,生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迈进了不是吗?所以我们相信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并且努力成为这样一个有担当有道义有温度的人不是更好吗?
全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点是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这点通过周秉义、周蓉、吕川表现得淋漓尽致,周家姐妹通过高考进入了北大,最后一个官拜副市长,一个成了年轻的大学副教授,吕川更是官拜中纪委。人生精彩无比。在《人世间》写到,和周秉昆一起长大、一路互相照应的曹德宝,因为自己没能得到一套更好的房子,不惜实名举报秉公办事的副市长周秉义。大概梁晓声也是很厌恶这样的刁民,小说里,有一个细节是这样处理的:周秉昆和曹德宝不经意相遇了,后者低下头,一晃而过。我当时读到这段的时候,十分气愤,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狼心狗肺的东西,这种人一档会不得好死,对周秉义和中纪委多了一份敬意,这个世道还有正义王法不是吗?
有3个困惑,为什么周楠的出现被安排成昙花一现了?周玥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世俗底线?郝冬梅又为什么再婚?
改革的巨轮缓缓向前,时代在变, 最后摘选小说中一段话结束我的读后感:“归根结底,大多数人的生活绝非个人之力所能改变,也并不是个人愿望所能左右。不可不承认,国家、社会、时代的因素优显重要,世界上每个国家大多数人们的命运,概莫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