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物资极度匮乏和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的艰苦岁月里,克服千难万险,甚至舍弃生命,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苦干十年,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红旗渠建设中,有81名干部和民工献出生命,他们的名字被刻进“山碑”。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参与红旗渠工程勘测和设计的技术员吴太祖(27岁)、负责医疗和安全工作的李茂德(46岁),在隧洞查看施工险情时,不幸遭遇塌方而牺牲;300多名青年经过17个月的英勇奋战,攻关拿下了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
从红旗渠标志性建筑“红飘带”出发,攀登298级台阶,徒步三千多米,先后目睹了创业洞、团结洞、老炮眼、虎口崖等一处处场景,切身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再到青年洞前庄严宣誓……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不仅体会到开凿红旗渠的艰辛与不易,更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洗礼,心灵上受到了一次震撼。红旗渠这样浩大的工程在那样困难的环境下,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铁一般的精神是根本无法完成的,红旗渠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水利工程,红旗渠传达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历久弥新且永远不会褪色的。它就像一盏明灯,时刻照亮着我们,提醒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平凡造就伟大,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果。没有敢于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的党员同志的带领就没有这人间奇迹;没有人民勤劳刚毅、感恩的美德也无法成就红旗渠伟业。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红旗渠精神继续传承弘扬下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