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也谈兄妹本情深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jié)之颃(háng)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究竟)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xù,勉励)寡人。
燕儿燕儿飞,参差羽毛在空中。妹妹要出嫁了,送她到郊外。眼望她不见,泣泪交流下如雨。
燕儿燕儿飞,上下翻飞总不停。妹妹出嫁了,送她到郊外。眼望她不见,伫立哭泣不成声。
燕儿燕儿飞,上下翻飞叫不停。妹妹要出嫁了,送她到南边。眼望她不见,牵挂心不安。
二妹你诚实有信,心性敦厚心思远。温婉和顺又贤惠,娴淑谨慎以自守。心怀先父常思念,以此勉励我上进。
颉(jié)之颃(háng)之,指鸟上下飞。在燕儿翩飞的季节,兄长送妹妹出嫁。送到郊外,目送她离去,泪流满面,高兴妹妹嫁人了,从此有了归宿,但又有些不舍,想她的温婉、聪慧和孝顺,以及对自己的勉励。高兴又伤感,情深意长。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卫庄姜送归妾也”。朱熹《诗集传》说:“庄姜无子。以陈女戴妫之子完为己子。庄公卒,完卽位。嬖人之子州吁弑之,故戴妫大归于陈,而庄姜送之,作此诗也。”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赞扬此诗为“万古送别之祖”,他说自己小时候读到此诗,忍不住“枨触欲涕”,可见这首诗的感染力还是很强啊。
这首诗是卫国皇后庄姜所作,对此诗评家们都无异议。这首诗是庄姜送养子完生母戴妫归陈国的诗作。戴妫是陈国女子。庄姜无生育,戴妫诞下一子名完,庄公命庄姜收养完,完被立为太子。庄公死后,完即位,即卫桓公。公元前719年,卫桓公的同父异母弟弟州吁因为怀恨卫桓公驱赶自己到卫车,于是聚焦了卫国一群流民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史称“卫前废公”。卫桓公因此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被杀的国君,开了历史上弑君的先例。
完死后,其生母戴妫因伤心过度无心居留宫中,于是请辞归陈国,庄姜只好相送。诗歌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庄姜对戴妫当然有感激之情的,因为收养了戴妫的儿子,保住了自己皇后的地位。而戴妫,身为小妾,因为儿子被立为太子,对庄姜自然也有一份感激之情。这两个女人,有一个共同的儿子和依靠,他就是完。但不幸的是,完被弟弟杀了,也因此断绝了这两个女人的希望。原想着指望这个儿子养老送终,不曾想他一不留神为人所杀。可想而知,在凭子而贵的时代,这两个女人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了。戴妫伤心欲绝要回母国陈国,庄姜只好相送,依依告别。
燕儿飞,哥送妹出嫁,哥哥喜悦又不舍,想到妹妹的各种好:诚实敦厚,天生丽质,温婉娴淑,识大体,追思先父,勉励哥哥。如此好妹妹,一旦出嫁当然不舍。他送了一程又一程,千叮咛万嘱咐,直到妹妹越来越远,直到最终看不见……可见兄妹之情深。诗中说虽是嫁人的喜事,但喜悦中有凄婉,恋恋中有悲凉。
庄姜把自己比作哥哥,把戴妫比作妹妹。对这个妹妹,庄姜感情是复杂的。昔日她与自己争宠,是夺走丈夫的情敌;后来她俩共育一子,成为同病相怜的姐妹。由相煎到相亲,其中的滋味只有她们自知。共同的儿子把她们连在一起,失去儿子让她们更加相亲。戴妫的离去,让庄姜的生活突然空白了一大片。但诗歌写的是哥哥送妹妹出嫁,庄姜这么写用意何在?想必一是为了隐晦,二是为了表达深厚的感情。
丈夫死了,养子死了,好姐妹戴妫走了,庄姜度日如年。好在她很善良,不参与宫廷斗争,所以还能保全性命。寂寞就寂寞吧,反正寂寞一直与她如影随形。但宫斗不停,让她也连遭惊吓:杀兄即位的州吁后来又被卫国人所杀。一出出的连环宫斗戏,庄姜想当旁观者也不能,往往被卷入其中,生活多遭变故,生命漂如浮萍。好在她早已习惯了这些,也早已看透世间炎凉。对她来说,男人是靠不住的,所以此后的庄姜,继续在寂寞中度完余生。
抛开这个历史背景,单讲兄妹之情。一般来说,兄妹情深。我就是一个幸福的妹妹,有一个好哥哥。曾经,我儿时常与哥哥打闹,甚至童言无忌,总对憨厚的哥哥出言不训,以小欺大,但长大后我对哥哥却无比关心,他的什么事情也爱操心。哥哥是我的保护伞,我是哥哥的知心人。
哥哥生病来京住院由我照顾,我嫁人时哥哥包办了喜事。哥哥让我和老公安心工作,什么都不用管,等他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直等他一个电话我们回去即可。回门婚礼办得温馨而热闹,老公还连连说没想到。我老大才结婚,哥哥比谁都忙碌。那天,我看着哥哥忙前忙后的身影,幸福地流下了眼泪……
哥哥为有我这个妹妹而自豪,我更庆幸有这样一个好哥哥。
(选自《国风的现代启示》一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