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是身心俱在的学,是以思贯一,以想为主的学,是有点难度的学,是浸润式而非浇灌是的学,是点点积淀,久久为功的学,是“这个人自己的学”。而以“立竿见影”为典型代表的坏的教学法,背后有一种理念总开关,可称为代学哲学。
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特别是对核心点、关键处等的知识,教师一教了之,学生“被学”而乐之。
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常在课堂上见到“点对即止”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当有学生回答正确后,不管问题本身思维深度、理解难度等有多大,教师都立即结束对此问题的逼问以及师生、生生的交流。部分学生懂了、会了,不代表更多或全体学生也懂、也会了,我们至少要把大多数学生有效参与问题做一条底线,决定止抑或行。
以一种思维运作代替另一种思维运作。学了还要想,即便是低级思维学习(记忆、理解和一般应用)也都有思的因素在。我们倡导高阶思维,但不因此而否定低阶思维的存在合理性。问题是,要尽量减少、克服以低阶学习代替高阶学习的情形。以记忆代替理解,以理解代替应用,以应用代替分析---都是不合宜的学习方式,充其量也只能是意义有限的低阶真学。
以“显学”代替“潜学”。前者指外在、看得见的学,后者指内在、看不见的学,主要指不动声色的思维状态。也可以将两者分别理解为旨在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行为,前者知一得一而后容易失一;后者知一得二而后能够极多,更接近真学本质。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
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等等。过程也是目标,体验亦即发生,错误蕴含真知,可我们往往把这些给紧缩、掠过和删除了。
面对问题,教师不要动辄做“最强大脑”,当“解题神器”,解惑于前,示范在先,要把问题抛给或还给学生,并予以适量、适度的指导或暗示,使其在心里认真忖度,最终从对问题的茫然、迷思中破茧化蝶般走出,发现、揭示和阐述问题的答案、自己的思想---,师生应该可以一步步走向好的教学,走向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