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 069 BY刘璕
这篇文章源于国庆节前郑老师给我们workshop的同学进行的一场线上“知识管理”主题分享,我反复听了2遍语音,爬了同学们积极互动的几千层高楼,整理得出的课程笔记,以便回顾及日后工作参照之用。
一、对知识管理进行框架性定义,帮助企业沉淀,对企业有价值,才有用。
企业一直对人力资源浪费,不是通常意义上人工成本,而是知识技能的浪费,人应该具备的,人在组织中产生的经验浪费掉了,且是巨大的浪费:不注重组织内部知识管理,吃苦头,并让HR背锅。业绩不好就说人能力不行,困境如下:培训重复率太高,员工未按标准化操作(不知道何谓SOP),员工流动性高,无法做一些工作,新经验无法沉淀。人走茶凉,做得好的员工,就留一堆数据,不知怎么做的。组织断代,大家会很惊讶的发现一个问题,一个优秀员工离职后,我们重新招聘人员替代她,这个时候,有可能是2-3个人都不一定能够完成她原来能够完成的工作。原因在哪里?
内部出现这些困扰,就该骂“活该”,组织知识管理,经验沉淀才出现此问题,而非员工能力不行。其实早已解决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大部分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信息获得、资源提供、内部激励密切相关,三要素占75%。经常说沟通不到位?果真如此?其实是A行为标准不清晰,B绩效目标不明确,C绩效反馈不及时,对别人的表现也未及时反馈,D上下级/部门间沟通也是断开或断裂的。
可能的答案:工作没有标准化,80%的工作内容都可以标准化,HR管理的缺失,未关注此事。人在岗的时候,认为不重要,缓缓。当此人要离开,已经晚了,你就不会了,一个月的交接不能解决问题,经验的总结不是一个月能搞定,造成巨大的损失。企业注重提前报备的原因。
大多数工作靠个人能力,而和他相关的环节又已经适应了原来的工作结果。
员工想听的,听不到?管理者让员工听的,员工不感兴趣。HR或员工没听到想听到的,管理者认为我想让你听的你居然不愿意听?管理上的错位是谁造成的?
二、解决方案,一并将知识管理做起来,对方可自行操作类似的规范了。
所有问题都表现为人的问题,但是否就是由于人本身导致问题?
1、员工不讨好,下班、周末搞培训,烦死了2、业务部门,愁死了,没有用,对业绩帮助不大3、吃力不讨好,做需求调查、外部讲师沟通,此类现象不断发生。
培训的适用规则70-20-10法则,员工成长变成了100%是HR的责任,员工的成长不是由HR负责任与否决定或导致。
三、我们发现,错位导致有以下两个原因
1、管理者对业务本身的定位是从自身的能力需求出发,而不是员工的能力需求出发。也就是说,他用自己的能力判断员工的能力,标准不对
2、国内的员工,由于内向和媚上导向,不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往往会迎合管理者的想法。管理者自己还有上级,如果她也媚上,这事就会从本质上变质。
大事化小,屁事放大。日常工作的沟通不明确,确实也会导致类似情况。
中国的管理者喜欢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员工的能力。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一句大家都明白。
管理者如果不跳出这个“熔炉”,这个问题永远无解,而且永远是HR背锅
有些管理者理解不了老板的想法,猜测老板想法,或者妄自想改变想法,造成很多管理浪费。
只是希望衍生一下,不要把问题全部归诸于内。其实“问题解决法”或者问题判断分析,这个工具是管理者必备了,吉尔伯特的行为工程模型
四、库伯学习经验圈
遇到问题找牛人咨询,干过这事,别人是怎么干的,照抄学习,这是学习的过程。不是别人告诉我怎么做,我就会去做。有需求且迫切,学习是自然发生的
实用是王道,有用=有效,不需要管从何而来。这就是为何必须找组织最佳实践,发放出来就有人去学,不需要推广就会流行开,就像流行的网红,为何会红?有种吸引力,你不认可,自然有人认可她。
五、如何做?
1、对职场绩效影响最大的是环境因素,为了让员工行为合格,管理者习惯让员工改变自己,其实是制度、流程及整个公司管理环境,其实我们需要修订环境,成本低,见效快,让员工经验变成知识展现出来,员工自己会很有成就感。
2、在组织中,知识是分隐性的,一种是显性的。我们要尝试的进新知识的转化。隐形的知识逐步转换成显性的知识,让显性的知识能够规范化。让规范的知识能够平台化。这种能够促进组织真正的创新,然后就把平台知识隐性化。就自然而然成为大家的动作的时候,你发现这时候企业的效率是最高的。为什么至今为止就买丰田的在汽车。上面滴整个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包括我们后面看到的。稻盛和夫推行的阿米巴制度它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知识转化。
3、事实、原理、技能、人际知识。
技能知识总结,推广成原理知识,为行业做贡献,原理知识做总结成行标,HR可以做企业关键事情,着眼点未和业务真正配合起来。我们做的动作短期未看到效果。需要稍微坚持一下,有可能就真的成功了。
4、知识管理的流派知识,对于企业运用无任何价值,找到对企业有用的东西即可。存在企业管理的28现象。高管中也有高管菜鸟,BOSS不一定比你更强。
每个企业或高管也有其优秀的点,有点需要你汲取,默认其存在是没有问题的。也许优秀的点你不认可。很多人从事过该岗位后一定有做事范例,一定会有最佳实践,技术+方法+工具,组织的当前生产管理结果达到当前的最优化程度。
5、让牛人去做牛事,帮助去萃取组织经验,已经是知识管理。小白安心去复制,这样做可以更好胜任其岗位。不管70/80/90都希望能在组织中安心、快活一点,给他一套有效工具,他一定会去学习,人一定会偷懒的。
6、组织最佳实践来源于:总结前三种经验,岗位+部门+主题经验。总结管理经验,都有其成功之处,上级都会复述,找出其管理经验。
不断对三项进行Q&A,形成标准化,员工素质、技能自然而言就提升了。
这样的提升对员工的好处是什么?
7、让员工经验沉淀都有较好的展现形式,雁过留行,人过留名。海底捞用员工留名留下员工创新。
精神激励大部分时候价值远高于金钱。
员工各种宣传、展播渠道都被提及,内心自豪,激动,想要做得更好,组织经验管理已经达到成功状态了。
8、切入点选好,不被认可且被指责。对业务部门了解后才能掌握切入点,业务部门是家丑不可外扬,所以也是为何培训需求访谈在国内做不起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