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4.9.24,晚上9.56,记录最近一盏灯推进情况。
开学以后,我就开始继续实践我的一盏灯项目,第一阶段学生的重点是在校园中访谈,了解同学们在课后服务或天黑后在学校的经历,了解哪些场所同学们觉得灯不亮或因天黑而遇到摔跤等情况。结束了访谈后,学生基本都能总结说在哪几个场所或路上同学们是觉得比较黑的。
基于访谈结果,学生进一步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校园场所,再次确认同学们说的情况,考察场所的灯的情况。在这个实地考察的阶段,学生选择地点的原因大部分来源于访谈结果,小部分原因是被我硬调了…(突然发现我当时这个做法不对,与学生的访谈结果不符了,又有点以老师为主了)
在实地考察的阶段,学生第一次是完全没有指导的考察,第二次经过了指导(包括看什么,怎么看,怎么记录),然后我们在教室进行第二次反馈,但由于第二次考察的时间是白天,还存在一些情况没有考察清楚,因此部分小组认为需要第三次考察,最好可以在晚上来,也有小组希望知道那些建筑外墙上的灯的开关方式,因此希望去问问电工师傅。
到这个时候,学生对这个调查已经渐入佳境,那么接下去的问题是,调查怎么收尾,同时又能引出下面的几个子项目呢?
我们可能在下节课,调查报告结果撰写前,再做一次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访谈和实地考察的过程记录单,梳理总结校园中各场所灯的问题,并进行分类,最后应该形成几个大类:
第一类,不亮或一闪一闪,灯坏了?
第二类,没有灯
第三类,有灯但不开
第四类,灯颜色、亮度不合适
最后做完这个梳理,就正好能过渡到后面的子项目中,最后一个大项目,算是几个小项目的综合应用和提升。
经过这几天各个班级的实地考察和图文记录,我发现,五年级学生对于看到的情况如实记录这一点都有困难,许多学生头头是道,但是纸上记录的却抽象难懂,这说明学生的输出还比较薄弱,这一点在学生写访谈和调查总结时都能反映出来,上台讲的时候能说很多,但写在总结里,却只有几个字。
这个角度看,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更好地去提升学生如实记录,记录想法的能力?不过后续我们还有很多活动可以慢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