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周:一年级,故事有魔力

文:秦枭娜

去一年级代课,整班一年级的娃,是个鲜少接触的神奇物种,向来就是敬而远之。但这次还是很麻起胆子走进教室,走到孩子中央,怎么办?上午第三节课,经历了磨幻的课间操,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地冲进教室,有的继续打闹、有的喝水、有的大声嚷嚷、也有的冲到我面前好奇地打量我……看了看满屋子的闹哄哄,我打消了上课的念头,“孩子们,谁带了很好看的课外书啊?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有好几个娃迅速拉开书包,翻翻找找,递了几本上来,我挑了一本绘本——《蓝耳朵的兔子》。

有娃大声建议,“老师,放到电视机上看……”我知道,他想投影,边看边听,这对于给一个孩子讲绘本来说,是很好的方法,但对于一个乱嘈嘈的班级,还是算了吧,我提高音量,大声说:“小朋友们,今天的故事非常神奇,只有竖起耳朵认真的小朋友才能得到魔法哦……”然后,我又压低声音,用几乎是悄悄话的语调说:“故事开始啦……”

果然,一半的孩子静下来了,后来,我又走到孩子中间,边讲边与孩子们对视,渐渐地,教室越来越静,孩子们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故事讲完,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一看,时间过去了15分钟,还好,20分钟,足够我们上完教材上的内容。


上周四,孩子们在学校接种疫苗,临时接到电话去一5班支援一下,这是一节上了一半的英语课,去的时候大约20个孩子在教室,正蹦蹦跳跳唱着英语歌,我走进教室,和英语老师交接了一下,孩子们这时兴奋极了,“你是什么老师啊?你来干什么?我们的老师去哪儿啦?你教我们吗?……”

我灵机一动,“英语老师突然有点事,我是个故事老师,我是来讲故事的啊!”

于是,我又从小朋友那里征集了一本绘本——《牙齿里的怪兽》,果然,课堂一点一点静下来,正渐入佳境时,打疫苗的孩子们陆续回来了,教室有了一点点骚动,我迅速打开投影,待孩子们全都坐下时,我故事翻到了画满了怪兽的那一页,夸张地大喊一声:“怪兽来啦……”“哇——”孩子们配合地发出一阵尖叫,然后,我收起书,又回到教室中间,故事继续……

一节中途换老师的课,一节只有一半学生又中途回来一半学生的课,就凭一个故事,始终让孩子在正常的秩序里。这就是故事的魔力。

我没有教过一年级,自家娃经历一年级的时候,我也经历了两个月的煎熬过程,而现在,当我真正去思考一年级时,才觉得,故事,严格来说是绘本故事,在开学第一个月,应该有重要地位。

绘本故事可以帮孩子快速适应新环境。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从前三个老师陪伴一整天,现在几乎总是要一个人面对漫长的课堂陌生的学校,再伴有爸爸妈妈老师的各种“不可以不可以”,如何让这个适应过程缩短呢?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绘本故事——《我上小学了》《小魔怪要上学》《大卫上学去》《小阿力的大学校》等等,这些神奇的故事就像一盒黏合剂,把幼儿园和小学黏合起来,改变,悄无声息地发生。

绘本故事可以调节课堂节奏。从幼儿园20-30分钟的课堂到小学40分钟的课堂,明显孩子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那么久,尤其孩子们还得学会一些课堂常规——坐姿、倾听、手势等。于是,在每堂课中间插入相关的绘本就很有必要了,比如《甘伯伯去游河》、《我有友情要出租》等,这些故事大都也要告诉孩子们一些规则,但故事里没有说教,孩子们接受起来容易多了,比如大猩猩出租友情得来的朋友虽然走了,但是绘本却也为他找到下一个好朋友留下了很多希望;大卫虽然一直做错,但是老师仍然奖励了他红花……这些绘本不仅调整了孩子们课堂注意力,习惯长时间的倾听,还可以调适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明确在教室里,规则与爱并行。

绘本故事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故事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是天然的,因此当他们沉浸于一个故事时,会被这个故事深深指引。曾带孩子看过一部电影《海蒂与爷爷》,电影中的海蒂遭受父母的离世和姨妈的遗弃,只得跟着爷爷住在阿尔卑斯山,后来又被送去当富家千金克拉拉的陪读,这时,海蒂一个字都不认识,因为大山里的人说“山里人不用学习与认字”,克拉拉的奶奶知道这个情况后,拿出一本绘本故事讲给海蒂听,正当海蒂入迷时,奶奶却突然不讲了,然后告诉她,让她自己认字,自己看故事,果然,海蒂认真学了起来,最后她返回了大山,也继续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克拉拉奶奶无意识用到这种方法,是现在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叫Story-telling,也是国外家庭日常亲子互动的一个必备节目,当然,现在我们也特别推崇。

绘本故事可以拓展课堂宽度。想一想,如果我们仅仅照本宣科学教材的话,语文课对于一年级孩子的吸引力应该是要大打折扣的。但穿插了绘本就不一样了。比如,在学习《天地人》时,可以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穿插其中,让孩子们感受中国古代神话中天地是如何来的。学习《金木水火土》时,让学生尝试创造一、二、三、四、五中的一个数字后,将绘本《仓颉造字》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我们的古人是如何计数的,后来又是怎样发明了文字。学习《对韵歌》时,可以学习绘本《一园蔬菜成了精》,利用它这种类似诗歌语言的绘本形式,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

干国祥老师说:故事,应该统领童年。如果我们不仅能把故事自然融入课文教学中,还能直接把课文变成故事,那就更有意思了,只是,孩子只需要有故事就可以了,而老师们,要创造一个故事,很难很难。

不仅孩子需要故事,大人们也一样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