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王美丽告诉王小刚,给妹妹倒一杯热水来。王小刚伸手够了够桌子上的暖瓶,又低头搬来一个小凳子,踩在小凳子上,这次手可以触碰到暖瓶了。王小刚到了一杯水,学着妈妈的样子,泯了一小口,温度恰好合适。他按照妈妈的吩咐找了一支筷子,沾了点水,滴在妹妹的嘴角上,水顺着妹妹的嘴角流了进去,奇怪,妹妹竟然停止了哭声,也许小妹妹渴了吧。这是在王小刚记忆中,妹妹的最初印象,5岁的孩子有记忆力了吗,有,这个可以打包票的。
夜空中的星星眨呀眨,365个夜晚,又365个夜晚以后,王小刚到了上学的年龄,在这其间他也多次在夜里独望星空,数着,盼着上学的日子。哥哥,姐姐,有时间也交给他识字,当然更多的是他们放学后,帮妈妈干活。在一个小孩子眼里对这些事的记忆还是很模糊的,总之在上学之前,他的童年是快乐的,尽管家里贫穷,但一家人很幸福。
王小刚还穿着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确切的说是哥哥穿旧了给了姐姐,姐姐穿不上了又给了他,在上学之前他并没有觉得什么。第一天上学,同学们几乎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唯独他是一个例外。下课后,同学们都喊他小乞丐。现在的校园欺凌在那个年代早有了吧,只要你和周围的人不一样,就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更加让王小刚感到自卑的是,别的同学写字都用的是白素本,而他只能在废纸上写字(知道吗?在那个年代的集市上,有小商贩卖废旧书本的,是真的有,而且非常抢手,妈妈王美丽也总是为能够为哥哥姐姐抢到廉价的书本而高兴。而那些所谓的书本就是一面用过的纸,反面可以写字的那种,还有一种是现在会计记账用的活页纸,而王小刚用的就是这种最廉价的活页纸订成的本子),因此在厚厚的一摞作业本上,几乎一眼就能看见自己的作业本。
那时王小刚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和新作业本,孩子的世界就是容易满足。此处还有必要交代一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的教室设置在一栋三间土房里,据说这还是向居民租来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教室被卖给了村民,总之他们所在的教室不属于学校。教室里没有桌子,当年的学校校长可能也是迫于无奈,多次向上级反映没有结果吧,想出一个办法,让孩子们在家里搬来一个大凳子作为课桌,再搬来在家里坐在饭桌前吃饭的小凳子,这样就很奇妙的解决了孩子们上学没有课桌的问题。好辛苦!那个年代辛苦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至今,王小刚依然记得,校长一星期只发给老师三支粉笔,通常老师都写到能写出最后一个字,黑板触碰到指甲,再用手指泯出最后一个字。那情景就是《一个都不能少》的翻版。
不管有多么苦,但是王小刚的心里是快乐的。最让他高兴的是上手工课,对,你没有看错是手工课。那位老师有一点驼背,尽管她很年轻,村里的人说,她是校长的女儿,那是天生的。但是在王小刚的印象中,那位老师特别和蔼可亲,尤其是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学特别照顾,至少在老师的眼里,孩子们都是一样的。手工课上,老师教同学们折叠各种各样的小作品,小船、飞机、小兔子、小太阳等,为此老师还专门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开辟了一块“学习园地”,那里面有同学们作品的展示。
转眼间,一学期(半年)过去了,王小刚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在期末考试中考了第一名,老校长在全校的表彰大会上给各个年级的前十名发奖状和奖品,不知道现在的学校里还有没有这项活动。当年的奖状就是32开的白素本,上面印了一个大大的“奖”字,和奖状,那所谓的奖状就是,挂历,大概老校长为了节约不多的经费吧,一本旧的挂历,有12页可以发给12个学生,不过那上面都有老校长认认真真写上的字。大概内容是,某某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第*名的好成绩啊,特发此奖状,以资鼓励!当老校长在全校的表彰大会上念自己的名字时,王小刚忘记了自己身上的破衣裳。
晚上,王小刚怀里抱着奖状,久久不能入睡,此时夜空的星星好亮好亮啊!
然而,第二年的春年,开学了,老师点名。
王小刚!
教室里没人回应,老师看看了,那个座位上空空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