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的书,我认认真真读过的只有一本,那就是她出的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那本书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第一次读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前两年又读了一次,感触依然很大,书中那句有名的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点醒自己的话。
除了那本书之外,后来我又曾经翻阅过她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也许是因为快速翻阅的原因,我觉得与《遇见未知的自己》相比,差强人意。至少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了感觉。
后来在一期《樊登读书》中,我听了樊登与张德芬就其最新出的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的对谈。
就像张德芬自己承认自己就是心灵畅销书的作家,书的鸡汤味儿很浓。我并不反对鸡汤文,就像大病初愈的人的确有必要鸡汤滋补一样,然而未必人人都适合天天喝鸡汤吧。
因此,我对于张德芬的书,虽然并不排斥看,但却不会买来看。然而,在我整理书架时,竟然发现了她的一本书,《心有所定,不畏浮世》。仅看名字就已知道内容了。
抽出书打开看时,书签夹在书中一半的位置,俨然这本书我曾经看了一半,甚至还有我在书中记下的随笔。
只是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何时,又是因何买下的这本书。看到用来做书签的是一家成都火锅店的送酒卡,我才依稀想起来,这是儿子刚上大学时,我送他到成都,娘儿俩曾经吃过的一家火锅店,说起来已经是三年多前的事了。
也许这本书就是我送儿子时,带在途中看的吧,回来后可能就放回书架了,这次无意中又抽了出来。
想想这种被我带在旅途看了一半的书似乎不止一本,于是我决定从2021年起,先将这些半拉子工程完工,也就先从我无意中抽出的这本书开始吧。
当我重新翻开这本书,之前曾经看过的部分早已没有了一丝一毫的记忆。所幸在书中留下了当初的随想,而这些随想倒惊艳到自己。
其实,这本书是许多人的短文合集,只是由张德芬主编而已,因此越发无法引起我的阅读兴致,就像看纸质版的公众号文章一样,兴趣索然。
然而为了已买的书能够有一次完整的阅读,我还是硬着头皮读完了它。
这本书的纸张非常好,书的封面近乎于硬皮,内页也很厚实,因此只能双手捧读,因为实在无法卷握在一只手中。
封面是嫩绿色的,非常润眼。编辑内容中不时有插图,不同的章节也有不同的色彩,相较内容来说,书的外表要更优秀些。
书的开篇就是张德芬的语录——当我们真的发挥出女性特有的能量后,就可以像繁花一样绽放,活出自己真实、舒服的样子。
自从我学会了甄别励志鸡汤之后,如今我倒真是可以一眼看出哪些是正确的废话,哪些是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任它口号喊得震天响,你就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就像书中每个章节的题目,听上去都是那么唯美。
Chapter1 像花瓣一样柔软
Chapter2 如大地一般慷慨
Chapter3 像孩童一样有趣
Chapter4 像日月一样平衡
Chapter5 如水一般流动
Chapter6 如你所是的那样绽放
纵观整本书,让我觉得有趣的地方倒真有两个。一个是张德芬对话周国平。
张德芬:您说过,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损害,您认为思想的深度与性别有关吗?
周国平:问题与思想的深度无关。我的看法是,女性的长处是感性直觉,而哲学的主流是逻辑体系,如果女人顺应这个主流来从事哲学,结果就既压抑了自己的长处,又无助于哲学的主流。依我之见,直觉是比逻辑深刻的多的东西。事实上,哲学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也不是逻辑,而是直觉,每个哲学家思想中最好的东西都是凭借直觉把握到的,但往往被逻辑体系掩盖住了。
看完这段话,我真的折服于周老师的语言水平。他到底想说明什么,到底是直觉影响哲学,还是逻辑体系对哲学更重要。我真的不知所云。
另一个让我觉得有趣的篇章是张德芬与冯仑的对话。
张德芬:您曾经说过女人是男人最好的老师,那您觉得您的“老师”教给您最重要的功课是什么?您最欣赏的女性特质是什么?
冯仑:在做生意上,女人能够教我们的主要就是三点。
第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快乐。
第二,谨慎,女人把所有的男女之事都当终身大事,这种终身大事式的思维能为我们带来一个巨大的启发——把每一次投资都看成终身大事,慎重决策,这样才能保证成功率。
第三,让我们体会到有时候被动得到的快乐能更持久,就像女人的性体验一样,似乎是被动的,但实际上是更强烈、更持久、更主动的一种快乐。
企业也是这样,像中国功夫更是这样的,有时候遇到一些困难和打击似乎是处在被动之中,但是只要在被动中找到转化的能力,就能追求到更持久的成功和快乐。
冯仑的这段回答,让我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语言水平之高,真是名扬暗抑得不露痕迹。被他称为“老师”的女人,在他心中到底是何位置,也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吧。
罢了,这本书总算读完了,算是逼迫自己完成了一次任务吧。